返回

重生之神级学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六章 难(求月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力。

    北大学生都是知识的获益者,如果有一宗知识神教,那北大学子即使不是狂信徒,也是虔诚的信众。

    沉默的环境不仅不让人难受,反而激起了学生们浓烈的好奇心。

    “能给我一本看一下吗?”一名学生挤了进去,打破了寂静。

    “胥岸青?恩……这里还有一本。”杨锐将单行本塞给他。

    胥岸青轻轻道了声谢,垂头细看。

    篮球场重归寂静,只有风扫过球场的沙沙声。

    像是富教授一样,胥岸青也想知道双方的差距有多大,他迫不及待的翻开论文,目光凝视了几秒钟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rui-yang”,继而就快速看了下去。

    作为高考省状元,胥岸青的路走的比绝大多数人都要顺,就学术而言,大一加入理查德实验的他,可以说是走在了所有北大学生的前面。

    和其他任何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一样,学术界亦是强者强,强者愈强的世界。

    最好的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能够得到最多的资源,最多的资源能够获得最多的成果,最多的成果反过来刺激更多的投资。

    同在北大,普通学生通常到大三大四才接触到研究工作,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他们要拼尽全力才有可能刷到想要的paper(论文),而论文的水平,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加入的科研小组的水平。

    常青藤大学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因为他们能选择最优秀的学生,而是因为他们能提供最好的教育,从而将最优秀的学生与次优秀的学生拉开更大的距离。

    胥岸青已经得到了差不多是最好的条件,如果……如果理查德实验室发展顺利的话,他就等于一手拿到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留学资格,而在生物学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毕业生毫无疑问的可以争取最好的机构或公司,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和薪酬待遇。

    哪怕最终没能称王称圣,胥岸青也可以很轻松的成为生物科学界的金领阶层,不想在美国呆下去的话,国内诸多大学与研究机构会高唱着“北京欢迎你”接他回去,顺便双手奉上几十上百万的安家费,一并每年上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任君取用。

    理查德实验室的失败,对胥岸青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让他从领先其他同学五六年的程度,掉落到了领先其他同学两三年的样子。

    不过,领先终究是领先,理查德实验室里累死人的经历,带给了胥岸青极大的自信,他原本认为,自己再努力几年时间,仍然有机会追上杨锐,重新弥合差距。

    直到《cell》的论文出现在篮球场上。

    这家伙竟然在打篮球的时候,收到了《cell》的论文,胥岸青不知道自己应该抨击他浪费时间?还是羡慕他的好运……

    “应该是好运吧……或许,或许有点料,但这么轻易的做出数据,肯定少不了运气成分……”胥岸青一边翻看论文,一边在内心评价。

    他全程参与理查德实验室的科研竞争,对诱变突变基因,以及测试钾通道的功能等方面熟的不能再熟。

    然而,熟悉又陌生的熟练实验过程,娴熟的运算技巧,成熟的理论逻辑,却在一点一滴的击溃胥岸青的自信。

    也在击溃富教授的自信。

    论文对圈外人是黑话集合体,对圈内人却应该简明扼要。

    富教授正在做的方向是rna前体,英文水平同样过关,看懂杨锐的论文并不难。

    可看懂了,才会觉得这个项目做的是真难。

    难到瞅一瞅所用的仪器,所用的材料,就觉得心疼;难到瞅一瞅明显需要试错的实验过程,就觉得手疼;难到瞅一瞅大量的数据运算和理论推导,就觉得头疼。

    “这东西是用半年时间能做出来的?”富教授每看几页论文,脑海中就会浮出这个问题。

    在拿到论文之初,富教授是有点想给杨锐膈应的,但等把论文看完,富教授数次积累而来的火气,差不多是消耗殆尽了。

    只有浓烈的嫉妒,在熊熊燃烧。

    “这篇论文如果是我的,该多好……”看到论文的最后,瞅着多达上百条的参考文献,富教授已然是满脑子的遐想了。

    “蔡院长来了!”一声惊呼,打破了球场上的沉默,也让议论声喷薄而出:

    “蔡院长是科学院学部委员,怎么亲自过来了。”外圈的学生看不到论文本身,强烈的八卦之心只能朝着人去了。

    在场的生物系学生也是立即给出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