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能少一个潜在的反贼。

    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百姓吃不饱,就是官府的责任。如果只是一时灾荒,就通过赈济帮百姓熬过去,如果的确是田地出产不足,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那就得将其疏散出去。

    书中的内容,完完全全体现了韩冈的思想。

    看到这里,王安石已经明白了。这部书,大概就是子虚赋、大人先生传那一类说着子虚乌有的故事,然后在其中承载自己观点。不过韩冈采用了与司马相如、阮籍完全不同的体裁。采用话本,让庶民亦能了然,这亦是韩冈一贯的观念。

    不过汽轮船是什么?

    只看了两三千字,王安石就发现了很多陌生的名词,比如汽轮船,比如后面提到的蒸汽车。

    蒸汽车看起来跟汽轮船类似,只是这个名气完全让人看不懂。马车用马拖,牛车用牛拉,蒸汽车,就是用蒸汽来拉。是仙家手段,还是别的什么?

    随便翻看了几页,王安石的好奇心渐渐给引起来了。

    合上了没头没尾的这一卷,他拿起了摆在最上面的第一卷。

    没有跋、没有序,翻开来就是正文。

    以回目为题,以诗文开篇。

    只是书中的诗句是街头卖诗文的水平,一如既往的差劲。

    开篇的故事,说的不是宋江、吴用,而是兰陵县的一名姓史名进的秀才,因兄长游学岭南时亡故,需要将他的棺木迎回家乡,跟刚才的那个要去海外的宋江完全不一样了。

    去岭南迎回棺木,开篇就是难事,这让王安石有了兴趣,心道不知是用汽轮船、还是蒸汽车。

    于异国他乡病故,如果是火化了还好说,要是将尸身和棺木都运回来,却是千难万难。

    韩冈的老师张载,幼时丧父,父亲病死在蜀地任上,他与母亲一起扶灵归乡,出蜀到了横渠之后,就没钱继续走了,只能草草安葬在横渠镇边上。

    同样的情况,王安石见了不少。寄放在寺庙里几十年不能回乡的棺木,哪家庙宇都不少。

    不过书里面,史进父母还是命他去岭南扶梓而归。

    这史进也没有称难,提了行装,别了父母,到了县中,便去车站坐车。

    当然是有轨马车,坐上去先到州城,然后再从州城转车南下。在史进和送他的友人对话中,可以看到出现了蒸汽车。

    ‘自县里到州中,一百八十里地,得入夜才能到。’

    ‘不知何时可通蒸汽车,届时,半日便能到了。’

    看到这两句,王安石一声轻叹。

    铁路通到县中,寻常百姓出行,一个白天就能走出近两百里地,即使是骑马也就这个速度了。

    韩冈想要做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而且还能更快,只要换了那什么蒸汽车。

    如果真的能半日两百里,不论天下哪里有了叛乱,五七天内,大军就杀到了。试问谁敢叛?

    可惜……不知要多久才能实现。

    ‘快走了,快走了,再上一人就要走了!’

    到了车站,在车主的招呼下,史进很顺利的上了车,在最后一节车厢里坐了下来。

    在史进与同车之人的对话中,王安石又发现了几个陌生的名词——神都,顺天府

    神都是洛阳的别称,不过东京开封府,又名汴梁、汴州、大梁,也有文章称为神京的。

    但顺天府是哪里?

    书中说是兰陵北面。兰陵县古有今无,如今只有丞县,不过王安石记得还有一个兰陵镇。

    或许是应天府改名?

    王安石知道韩冈不想惹麻烦,所以故意曲笔。

    到现在为止,他连个朝代都没提。

    提到天子,也就是说了一句‘如今圣天子在位’,另外还有一个泰康三年的年号。

    这些都是枝节了,重要的还是小说的内容。

    的确是小说家言,所以韩冈连名都没留,但看着的确有趣。

    韩冈这是立了一个样子,告诉世人,他将会让大宋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不过不是冷硬的文字,而是让人饶有兴味的话本,而且多有枝节。

    比如一开始史进要远出郡外,在坐车前先去县中拿了关防路引,当时县中正在断案,一名县学中的学生写了一部有伤风化的话本,在县衙中被斥责,逐出了县学。

    扶灵事急,却加一缓笔,让这话本显得有肉有骨。乍看是无关紧要的情节,却让文章增色不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