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八面来风巍然不动的姿态终于保持不住了,就像汝州出产的绝品瓷器上陡然裂开了一条缝。

    八成是真?还跟做官差不多了?

    蒲宗孟茫然不解,但更多是恐惧。

    为什么韩冈敢这么做?

    还有,为什么自己到现在才得知这个消息?

    没能从口风甚紧的王居卿嘴里得到更进一步的消息,蒲宗孟恍恍惚惚的回到自己的公厅,苦思冥想也没有一个头绪。

    也不知一个人在房中坐了多久,一名胥吏进来通报,“承旨,东府遣了人来,说苏平章有要事相商,请承旨至东府商议。”

    苏颂?有要事相商?

    蒲宗孟依然恍惚的站起身,他的确要到东府去探个究竟。

    只为了探明这件事,他就连心中的胆怯都不顾了。

    ……………………

    王居卿难得看到蒲宗孟如此失态,但他并没有向蒲宗孟透露更多。

    虽然东府那边很快就会公布,但自己不能没得到韩冈的同意,就对外泄露出去。

    不顾蒲宗孟的询问,王居卿回到自己常年空置的公厅。

    空寂无人的厢房内,韩冈昨日的话,仍历历在耳。当时的惊讶和混乱,也同样刻画进了心底。

    不过看到蒲宗孟的惊讶之后,王居卿的心情终于像是得到了安慰。

    自己只是惊讶,而蒲宗孟则是完全被蒙在鼓里。

    一远一近,一亲一疏,同为韩冈一系,自己却比蒲宗孟更得韩冈的看重。

    在一点点惊喜之余,王居卿对资历极老的蒲宗孟,也有了一分居高临下的同情。

    不过说到真正的居高临下,王居卿想,还是韩冈更适合这个词。

    韩冈的视角一直都是居高临下,他的计划可谓是高屋建瓴。

    在得到韩冈的知会之后,王居卿是彻底的放心了,不用在为自己所持的立场而担心日后。

    完全不是世人预想中的那般争执于朝堂,而是欲以大势相逼。

    韩冈之前埋下的伏笔,这一回终于亮了出来。

    王居卿觉得,朝廷或会因此而乱,但人心必将大半归附。

    议会。

    这是韩冈对今日朝堂疑虑的回答。

    想必很多人会大吃一惊吧?

    不由自主的暗笑了几下,想着接下来的几天,可能会有的变局,王居卿开始仔细盘算着自己的应对。

    沉思中,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学士,苏平章遣人来,说是有要事请学士到政事堂商议。”

    王居卿霍然而起,他早就在等着这一句了。

    ……………………

    议会。

    因为这两个字,李承之连着两天都没有心情去处理公事。

    丢三落四让家里担心,拖着公事没有处理,则让吏员们议论纷纷。

    但李承之对此已经完全不在意了。

    前日韩冈透露的一干细节,让他震惊不已。

    没想到从一开始,韩冈就在为如今的局面做打算。

    但他这么做,就像是把

    从李承之的角度来看,韩冈的方略对自家没坏处,甚至有好处,但对朝廷的统治却没什么益处。

    予士人以议政之权。

    但何为议政之权?

    人多嘴杂,治政上只会添乱。

    一旦韩冈之策得到施行,朝廷政令就会越发的难以执行下去。

    可只要看看如今议政重臣的声威,还有朝臣们的羡慕,就知道韩冈的计划必然会实现。

    最有可能反对的人,一个不能理政,另一个也不能理政,三位宰臣齐心合力,又能深得失心,

    “枢密,时候差不多了。”身边的亲信轻声提醒着。

    李承之随即起身,整了整衣袍,举步出厅,“去政事堂,不要让人久等了。”

    ……………………

    保慈宫中,赵煦正在外殿抄写着金刚经。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笔都一丝不苟。

    虽不是用舌血,但每个字看起来都是凝聚了赵煦全部心力。

    即使笔画再多,赵煦都没有草率。

    一部金刚经只抄写了一半,宫中的里里外外就有天子一片纯孝的赞许。

    赵煦得此回报,自然是更加用心。不管心底是怎么想,他都会将面子上的功夫给做好。

    不得不说,太后的重病让宫中人心涣散,而她现在所使用的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