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八章 武器(上)(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世不少军迷很推崇毛瑟98k,认为这是一支历史名枪,德军使用这种步枪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实际上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是德军成就了98k的威名,而不是这支步枪成就了德军。

    德军的胜利是建立在其先进的战术,优良的训练以及旺盛的士气之上,而不只是凭借一两种新式武器,当然更好的武器确实能够增加军队在战场上的优势,但毛瑟98k步枪,明显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那时德国陆军就算端着法国的mas、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奥地利的曼利夏甚至日本的三八大盖,一样能够打出历史上的战绩出来。

    这毕竟是一支流水线生产的制式军用步枪,生产商在考虑产量之余也必须考虑到成本,特别是战争爆发之后,德军开始疯狂扩军,为了在限期内完成军方的巨额订单,毛瑟厂只能尽可能的简化生产工序,并且降低了部分质量标准,以至于四一年之后生产的98k,无论选料还是做工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盟军甚至拿在战场上缴获到的毛瑟98k取笑,声称这只能算是一根包着铁管的木条。

    除开这些材料和加工方面的问题,这支步枪在技术上也已经落伍于这个时代,终归是二十世纪初的设计,当时的战争主要表现为阵地战和堑壕战,对步枪的技术标准不高,但是到了四十年代机动战、闪电战这种高强度战场环境下,这支武器已经渐渐显露出了后继乏力的迹象。

    毛瑟98k的射速很慢,德军测算过,通常一个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在中等强度的战斗中,一分钟差不多可以射出八到十发子弹,这是一个连队里的平均数值,或许会有些快枪手,不过大多数士兵的战场射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

    一分钟射出十发子弹并不代表六秒就打一发,98k的枪机结构导致上膛退壳都很慢,速度根本上不去,同时别忘记毛瑟98k弹仓容量只有五发,所以还要扣掉重新往弹仓里装子弹的时间,即便是采用可以快速装填的五发桥夹,从腰间弹药包里取出桥夹,到把子弹压入弹膛,重新上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