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燃料没有燃尽,尾管会喷出长长的火焰,所以要在发射筒上加装一块保护射手的金属挡板,同时射手还要穿上专用的皮制防火背心,头上还要戴上防毒面具,避免火焰和有毒气体的伤害。
徐峻是绝对不会让德军扛着这东西上前线的,哪怕它具有着惊人的威力。同样德军也不会再装备历史上那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发明这东西的家伙简直是在草菅人命。它需要德军士兵冲到敌军坦克旁,然后把带着磁铁的手榴弹吸附在坦克外壳上,随后拉动手榴弹尾部的拉火弦,德军士兵必须在七点五秒的延迟时间内跑出十米的杀伤范围,否则就准备为目标陪葬吧。
还有前面提到的那种四一型反坦克手榴弹,重达两公斤,穿甲厚度却只有三十毫米,而且还常常因为角度原因,无法正常启动上面带着的碰炸引信,没有德军士兵愿意使用这种垃圾。
德国元首不准备给他的士兵装备任何一款反坦克手榴弹,这东西在东线还不如“外交部长专用饮料”派的上用场。不要说德国人没有创造力,德军在历史上曾经搞出了一大堆简易的反坦克武器,比如用手榴弹和便携油箱制造的大号燃烧弹,还有用炮弹弹头改造成的反坦克地雷,也就是后世里伊拉克常见的ied(路边炸弹)。
对于德军装备的地雷,徐峻倒是有不少改进方案,他手里有一大堆各种地雷的图纸,发现原来这东西才是二战中型号最繁多的武器,光是其中的反坦克地雷型号就不下十五六种,装药从数公斤至数十公斤不等,哪怕是其中威力最小的那款,都足以把一辆载重卡车炸上天空。
徐峻当然不会遗漏掉这种武器,特别是他已经把德军的战略确定为防御反击时,地雷是阻碍苏军部队战场机动的最佳武器。
历史上德军装备的地雷型号种类繁多,这严重分散了德国的资源和生产力,徐峻下决心改变这种乱象,他准备给德军的地雷确立一个技术标准,凡是德军地雷都必须按照标准进行制造,不但可以减少材料上的消耗与浪费,还能解放出更多的熟练工人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