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普通鱼雷一样是有气泡尾迹的,只不过实战中日军往往会在一万米甚至两万米的距离之外发起雷击,被攻击目标常常连敌人发射了鱼雷都不知道,所以在战争初期,不了解日本鱼雷参数的美国海军舰队吃了不少闷亏。
要问德国海军是否知道这种鱼雷存在,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德国元首现在随手就能画一张九三式酸素鱼雷的结构草图出来,兴趣来了他连后续的改进型号都能给你画出来。
雷德尔的司令部已经拿到了日本氧气鱼雷的所有技术参数,对这种鱼雷产生了一些兴趣,不过这也仅仅是兴趣而已,雷德尔完全看不上这种危险且过时的玩意儿。这种鱼雷上刻满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执念,它所具有的缺陷和优点一样明显。
九三式鱼雷有技术方面的隐患,是一种对敌对己同样危险的武器,这一点日本海军心里很清楚,这东西用好了是杀敌妖刀,用不好则就成了自裁之刃。鱼雷雷头里那五百多公斤九七式炸药,爆炸起来可不会因为国籍相同而手下留情。
历史上九三式氧气鱼雷战绩确实很惊人,但是当美军摸透这种鱼雷的技术指标之后,立即有针对性的改进了海战战术,而当美军的舰载雷达技术发展成熟之后,长矛鱼雷造成的损失就开始快速下降。
往往一场海战日军奋力发射数十条鱼雷,结果非但一枚都没有命中敌军,而且还在美军海空联合围剿中损失惨重。最后日本海军残存的雷击战队被迫放弃了他们一直推崇的远程雷击战术,开始恢复在常规射距甚至抵近敌舰发起攻击,可以说这种鱼雷在开展初期的技术优势完全荡然无存。
罗宾上尉对九五式鱼雷有些好奇,这只是军人对新武器的那种好奇,虽然他对这种鱼雷的参数了如指掌,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所以未免会多加几分注意。发现德国潜水舰舰长对备用雷架上的九五式鱼雷产生了兴趣,贵岛不禁微微露出了笑容,他根本不担心会泄漏什么机密,因为光是看外形是无法推测出这种鱼雷的性能的。九五式鱼雷外形和大小和常规的五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