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别忘了那些后勤保障单位,比如屠宰连、面包连和汽车运输连,各中队直属的炊事班,高级军官小厨房以及飞行员酒吧俱乐部、另外还有军邮站、洗衣房、军人服务部、健身中心等等等等,加起来也能凑个七八百号人。
一个空军的大型机场,周边的防空火力至少要安排一个营,地面的警备部队也差不多需要同样的数量,这还是在德国境内的机场,如果是境外甚至靠近边境线的基地,防御力量恐怕翻上两倍都不止。
最终空军方面算下来一个联队级别的战略轰炸基地,工作和作战人员的总数很可能会突破一万五千人。
这些人每天消耗掉的给养物资将是以十吨为基本单位来计算的,这还只是人吃马嚼掉的伙食份额,如果加上飞机、车辆以及各种发电设备日常用掉的燃料,还有正常作训中消耗掉的弹药,吨位数恐怕要在后面再加上一个零才够。
如果没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支撑,光是凭借空军那堆载重半吨的小卡车,就算党卫队每天枪毙掉一个后勤参谋,都无法跟上这种日常消耗的速度,别提东线爆发战争之后,相关的消耗更是会翻着跟头增长。
历史上英国皇家空军准备一次大规模战略轰炸行动,往往需要花上数周的时间集结飞机、人员、装备以及囤积作战所需的弹药,这里面不光是英国国力枯竭的缘故,补给需求量对交通系统造成的压力,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要是换成二十世纪末期,再想聚集起同样数量的物资,甚至都不需要耗费二十四小时。
统帅部已经开始进行新机场选址的工作,这需要空军的专业工程人员进行仔细的勘测,所以徐峻哪怕心里如何着急,也知道这种事情绝对快不得。不过制造飞机和训练飞行人员也需要时间,徐峻只希望一切都能按照计划好的时间表顺利完成。
如果有人问,现在有了飞机和机场,那么就能实施战略轰炸了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现实不可能像电影上那样,某个将军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