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娇贵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43(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情。”

    孙奵:“只可惜我不知道这缘故!”她语带遗憾,有些消沉。

    林淡秾十分了解这种不知道的心情,她以前看明星八卦的时候就这种样子,恨不得能有人说段评书,将来龙去脉理个清楚并好好品鉴一番,说到底都是好奇心作祟。

    她抬壶想要加水发现没有了,和孙奵说一声,便要提着水壶起身出去添水。孙奵被留在桌子旁,像焉儿的花骨朵,还沉浸在让人抓耳挠腮、却不能得知的真相里。

    林淡秾看她样子忍不住一笑,给她掩上院门。转过身去,就见院门栽的翠竹旁立了一个人,对方见她出来也有些意外。

    “林二姑娘。”

    ——是魏琅。

    “魏公子。”她敛衽为礼,颔首致意。

    第35章

    魏琅先开了口:“琅深夜来访,徘徊门前却不敢进,有悖所学,惭愧。”

    林淡秾心情不错,闻言只是说:“魏公子言重了。”

    魏琅说明了来意:“琅是来找林姑娘你的。”

    林淡秾心里大约已知道对方为何而来,却不知道他想做些什么。只能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魏琅这回竟没有犹豫,直接开口:“说来惭愧,此次请假归家,先生为我布置了一道难题,即是解先前花朝节上琅所写的那题。当时姑姑说写一道自己目前最为困惑的问题,琅下意识地就想到了这题,提笔写完才觉不妥。但木已成舟,只能交上去。”

    林淡秾听他讲起,才知道事之起因。

    “本是无心之举,却得了个有心的答案,琅在此先谢过林姑娘。”魏琅抱拳行礼。

    林淡秾一时没反应过来:“魏,魏公子言重了。”她还没遇到过这种事情,小说中看的虽多,但如今竟一个也想不起、用不上。不知该说什么,说根本和我没关系还是别的?但对方似乎也只是谢她传话、启发。

    魏琅道:“琅前去焦堂山的般若寺拜会过了方丈,贤人踪迹莽莽。若非姑娘,只怕连这一句也遇不到。琅治学,从来是照本宣读。先生大约也是看不惯我这样,才特意给我出了这多有非议的一句,盼我能有一句疑问。但我先前写过几篇,虽心中隐隐觉得不对,但也不敢妄说。次次被先生打回,不知何处出了错,心里迷茫,甚至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都白学了——”

    那大约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魏琅没有多说,接道:“直到前段时间听到这一解读,才隐隐有所悟,我所欠缺的大约正是这个。惭愧,跟先生这么久竟然还不懂。只以为自己四书五经还背的不熟,先生的道理还尽数理解透彻。修身养性,修的是己身而不是经义……”

    话到此处止,他大约也觉得自己有些交浅言深,带着几分腼腆,对林淡秾歉意地一笑。

    魏琅其人,性情疏阔、又有不拘小节,是一个很容易和人交心的人。他归家本就是心事重重,又遇学业上的挫折,难免有些压抑。而这些压抑又不能和家人和朋友说,若是长久必然内郁。

    但偶然间,竟被一萍水相逢的少女,以一句无心传话点破迷津,难免对其有几分感况下可能会做的事情就坚决不做,而不会做的事情就坚决要去做。但后来心结慢慢解开,恢复到平常的心境,能冷静来看一看。先观他为人处世、再到如今听他剖白,觉得这位魏琅确实是个古代君子。先前自己之作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管是对魏琅、还是对自己的前世。

    她对魏琅确实在未曾蒙面时就有一些好感,因为读过他的书,体会到过对方的一些思想,心中对作者自然有憧憬。魏琅天性乐观,对人与事充满悲悯与怜惜,无有时代中不好的风气,书中亦处处流露出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很和林淡秾口味。虽想法还有些稚嫩,但观其行事作风,林淡秾觉得与他三观颇和,对其天生便有三分亲近之意。

    他书中有一事,林淡秾极为欣赏其处断;而书外后生的波折也让林淡秾怜人怜己。

    “魏公子,我看《三人》一书时见你写到游历的事情,讲到一人卖妻还债,而妻子竟然甘心自卖,心中愤懑不平。索性魏公子仗义出言,您最后所说的一段话,我很是佩服。”她慢慢叙说,斟酌用词。

    魏琅一愣,这确实是他亲历的事情,记下时将他当做自己见义勇为的一个奇侠故事。他出言劝解那妇人,当时具体说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但整个处理过程乃至结果他都十分满意,自觉人生得意事之一,写出来却被非议许久。如今听林淡秾说起,才回忆起来。

    他感慨道:“当时见人作恶,才愤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