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穿)远望当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16(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真要到黄泉之日也无相见的余地吗?。

    这样想着,我心软了许多,想着今天和太后好好说道说道,让她也谅解一下她的儿子……

    谁知进门之后,宫娥回禀说,太后又去了小佛堂。我有些低落,忍不住便叱责道:“太后身体不佳,午睡后便去小佛堂拜佛自然更是于身子不利,你们便不知体恤上意,多多劝导?”

    那宫人惶恐地跪下了,茫然不知所措。我更是恼火,阿莼却上前拜道:“圣上息怒,太后一心向佛,近日常在佛前祈祷儿孙身体康健、事事顺心,为此发下宏愿,要每日拣三百颗佛豆,为此不惜自身劳累……奴婢等人劝说不力,自然该罚,只是太后一番慈心,上下俱都看在眼里的。”

    我一腔怒气全都没了踪影,笑道:“便是这样,你们也该劝着些。”。

    她微微一笑,双目灵动:“是奴婢的不是……圣上稍歇片刻如何?”。

    她端来了茉莉香片,又取来一本《楞伽经》,把我引到窗下宽大的座椅中坐下。椅中铺设着厚厚的坐垫,红黑色庄严的色彩,坐着却好似陷进去了一般,很是舒适。

    我闲闲地抚摸着明黄色脊,不急着看,反而起了考问她的兴致,就问道:“你说,密宗何以闻达于世?”。

    明莼怔了怔,我笑道:“怎么,不知道?看来你素日的聪慧之名,却是白担了?”

    小丫头一仰头,咬着嘴唇,神态十分倔强。

    我早就说她不像温宪,温宪一向最是柔顺,绝不会有这般神态。这个问题太过艰深,便是佛学大师也不一定能一言概之,我正想安慰她几句,谁知她说道:“陛下恕我妄言之罪,我便说。”

    我诧异了一下:“哦,那朕便恕了你又如何?只是说的需有道理。”。

    明莼静静注视着我,我注意到,她双目如同春水一般,又深、又静、清澈明媚、生机暗藏。她说道:“如今我们中原所信奉的密宗,是从西藏传出来的,据说释迦佛一生所言,无不可为人知,所以称之为‘显教’;而释迦佛另有使人快速成佛的密法,只是不敢明言,到他涅盘之后八年,为感化世人,便又自莲花中生出。这便是莲花生大师了,唐时莲花生大师进入西藏传授佛法,后乘白马升空而去,西藏自此成为佛国,这便是‘藏密’。”。

    “佛门各宗,因修行之法严苛不近人情,信徒往往清修一生而不得其法,因此渐渐衰落。而密宗有快速成佛之法,便是不入佛门,在世俗中也可修行。求财的有财神法,求情的有双修法,求名的有增益法,有求必应,因此世人有所求的,无不信奉密宗。”。

    这话确实大逆不道。

    但我自三十岁时便熟读佛经,她所言很是贴合我的意思。我沉声说:“你确实才思敏捷,只是却不可走了歪路——学问一途,最忌自得,需得时刻诚心,不可懈怠,更不可妄议圣人。你下去后把《论语》抄十遍来,我瞧瞧你的字写得如何。”。

    她双目大睁,满面惊恐,又有些后悔不迭的样子,我瞧得发笑,我何事主动指点过他人学问,只是这孩子这般幼小,却确乎是个做学问的好苗子。

    可惜是女孩子。

    若是男子,日后岂不是弘历的臂助。

    虽然华夏地大物博,但我却是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我做了皇帝,遇到的人里面,依旧是聪颖的少,笨拙的多;善体上意的少,拙嘴笨舌的多;懂得本分的少,自作聪明的多。

    遇到天才,更是难得的。

    虽然享有了片刻的安宁舒适,但那个月却确乎是个充满了压抑和冲突的月份。先是年氏生下了福沛,福沛却随即夭折;而后太后对我又打又骂,声称我夺了允祯的皇位还不够,还想夺他的性命。

    我一怒之下,当即要下旨杀了允祯。

    我已然不是当年幼小的孩童,哪怕是我的母亲,也不能如当初一般肆意伤害我。

    谁知太后怒恨之下,竟然撞柱求死,所幸阿莼及时拉住了,但也撞破了头。

    事后想起来,我真是又痛又恨。

    又是后怕。

    再怎么生气,她毕竟是我的母亲,我多么渴望她能看到我建功立业。在青年时代,我也曾多次想过,若是太子登基,那我定把她接出皇宫到我府中奉养。或许她喜欢十四多些,但我毕竟,是她的长子,是她一辈子的倚靠。

    我怎么能想得到,哪怕我成为天下之主,毕竟还是有得不到的东西。譬如我毕生渴望的,母亲对儿子的爱。

    阿莼在成为我的妃子后,曾在一本书中写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