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求变(一)(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暖,远比带着少量的部队去投奔还不知道心思的孙可望要强。而对于马宝,陈凯也表示了会将其所部进行扩编,一个两千人的战兵镇自不待提,郑氏集团那边的相关福利也少不了,监营、监纪进驻,也是照着郝尚久那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陈凯的命令,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亦如李建捷和郝尚久那般。

    在郑氏集团之中,陈凯很清楚他现在的地位早已是众所认同的二号人物了。但是,郑氏集团的首领从来都是姓郑的,郑成功是有嫡长子在,他在日后接替郑成功成为郑氏集团领袖就始终存在着未知数。尤其是在于,郑经那小子,对他是存在着畏惧的情况下,他就更需要一些比之郑氏集团,更加愿意服从于他的人物,以策万全。

    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陈凯不打算制造内讧,但也从来不是什么好欺负的。甚至,如果有人真的挡在他的面前,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将其碾在车轮之下。当年的郑芝莞、当年的施琅,皆是如此。

    “军事防御方面,粤北以柯帅和萧帅为首,本官居中策应。其他各处,陈侯爷、郝侯爷、张伯爷、杜总兵、蔡副将、聂副将等分据各处要点,负责陆上防御;林侯爷、周侯爷、江总兵、洪总兵负责海上防御。这些,都是已经安排妥当的。只是军无粮则散,现在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军需粮草的供应、税赋的征收以及民生恢复的问题。”

    此言既出,巡抚衙门的大堂内当即便是一片窃窃私语之声。在场的文武除了马宝这个新附之人以外,都是久在郑氏集团旗下的,对于郑氏集团的自身情况都很是了解。

    当下,郑氏集团的首领郑成功和二号人物陈凯分别负责福建和广东的地盘。福建不谈,只说广东的这四个半府,潮州、琼州的底子比较好,惠州和广州东部的兵祸不大,也能看得过去,但是广州西部在去年已经彻底打烂了,经济上反倒是个包袱。

    除此之外,郑氏集团在粤海征收牌饷,这是陈凯当年封锁尚耿二藩时就已经定下的,与闽海是一般无二的。香港确实是在他的掌控之中,海陆两部明军以及当地的官员也都是以他马首是瞻,但是牌饷的银子却是要上交集团的。

    如此算来,收支方面,田税、丁银、赋役、盐课、渔课、商税等方面陈凯是可以指望的,但是牌饷实际上就是郑氏集团收取的海赋,市舶的银子是不要想了,最多也就是指望广东贸易商社能够多赚点儿钱,以为补贴。而他需要花费的方面,最大头的军饷军粮,上次在南澳见面时郑成功表示可以承担各镇的,但是地方驻军的要陈凯自己解决,另外军粮方面,广东要对福建进行贴补——不谈那个不是产粮省,历来都是向周遭各省购买的问题,只说陈凯去年把福建折腾得那个样子,粮食贴补也是少不了的。

    除此之外,潮州、琼州的各项官营企业,比如制造局、铁矿、冶炼厂什么的都是花费巨大的。各府县的官吏俸禄,这方面也是少不了的。再有李定国所部的供给和援助,得到了广州,陈凯肯定要比粤西文官集团出得更多才是。再有些其他方面的开销,比如陈凯正在进行或是准备开始的那些折腾,算来算去,好像最后的结果是赤字的,数额还不怎么小。

    “还好,做一个正常的文官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