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3章 隔壁老李(第2/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批示的意义。

    比如说,以孔昆为首的鸿儒文臣们,非常喜欢隔三差五的呈上拍马屁、说祥瑞的奏疏。

    为了给人留下优遇文臣的好印象,李中易起初也会很认真的对待,他总要批上半页纸,写一堆客气的废话。

    后来,李中易越来越厌烦这种满纸屁话的奏章,索性吩咐韩湘兰和叶晓兰,以后只要收到类似的废话,一律存档了事,根本没必要送到他的案头。

    说句大实话,政务方面,李中易最关心的是抑制土地兼并、义务兵役、公平审判、合理摊派徭役以及合理征税的问题。

    除此之外,李中易还特别重视一件大事:土豪劣绅借天灾放高利贷,然后无本吞并自耕农的田产。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性背景,其实是北宋朝廷的财政收入,已是极其严重的入不敷出危机!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被美化的所谓解民之困,而是要把原本属于士夫阶层的特殊利益,收进国库中去。

    挡人财路,比杀人父母更可恨,所以,王安石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之后,只能黯然下台!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务操作,李中易对于所谓的治乱循环规律,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风调雨顺的太平光景,一亩中等水田,价值十余贯,甚至是几十贯。

    一旦遭遇了天灾,或是**的河流决堤,原本勉强度日的自耕农们,被迫要借钱过日子。

    这个时代,除了李中易办的翻版银行——李记钱庄之外,绝大部分自耕农除了找亲朋好友借钱之外,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能去找本村或是本乡的大地主或是富商借高利贷。

    王安石在地方上待了二十几年,他对此弊端,自是看得异常清楚。所以,王安石主政之后,颁布的青苗法和借贷法,从立法本意上而言,皆为善意,确实想解民之苦。

    但是,王安石解民之苦的手段,却是大错特错,错得一塌糊涂!

    各地的官府,原本就是朝廷派驻各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