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四十节 互相试探(1)(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觉得,诸夏民族最好最高。

    再不需要其他渣渣来拖后腿,添麻烦了。

    照他们的说法,别说什么曾母暗沙了,恐怕后世子孙连长城都出不去!

    而这种傲娇和优越的情绪,其实是孟子带起来的节奏。

    当年,孟子和农家的许行先生辩战,辩论不过了,就人身攻击,说什么‘南蛮饶舌之人,也述先王之道’,一句话将许行和所有楚国人、吴国人、越国人开除出中国。

    所以,张越的‘夷狄进至于爵’的理论一提出来,立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应。

    公羊学派内部首先就议论纷纷,颇有微词和异议。

    左传、谷梁和思孟,更是差点炸锅。

    要不是他战绩太强大了,此刻已经有人排着队来找他的麻烦了。

    但……

    张越知道,倘若现在儒家的这种狭隘偏激的华夷观不纠正过来,未来肯定会出大问题!

    只承认春秋记载和禹贡有图的地方的人民是中国,而否决其他地方的人民,也拥有和成为诸夏民族一员的资格。

    这是作死啊!

    两汉之间,为何消化不掉羌人和匈奴人以及其他游牧民族?

    问题的根子就在这里了。

    士大夫们和高层的公卿,一脸傲娇的不认对方也拥有作为‘人’的权力和受到诗书礼乐教化的资格。

    哪怕,他们再想亲近汉室,也亲近不了啊。

    譬如湟中义从们,讲道理,这些义从胡骑几十年来,给汉家看守篱笆,防御来自湟水以西的羌人,不知道多少人战死沙场。

    但汉室的士大夫和公卿们,就是一脸傲娇的拒绝承认他们是汉家的一员。

    还别出心裁的给人家安了一个义从骑兵的名头,将他们划归到属国都尉的名下。

    这等于将一个忠心耿耿的势力,拒之门外。

    错非霍去病当年,曾与湟中义从们有过约定:为汉立功者,可入太仆,为天子牧马。

    不然,现在的湟中义从恐怕早就不干了!

    即使如此,在历史上,湟中义从胡骑,最终在东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势力,并演变成为东汉王朝的头号麻烦。

    与之相似的,还有西南列国。

    人家是俏女含春,秋波暗送,甚至公开喊话:请让天子王化,也能施加吾等。

    结果,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和士大夫们却一脸嫌弃:哪里来的蛮夷,也敢说自己是诸夏?思想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只能说,这些渣渣的优越感,不是一般的强!

    这就跟后世墨西哥还是谁,投票决定合并到米帝,却被米帝一巴掌扇回去了一样:穷鬼,休想高攀老娘!

    想着这些事情,张越也有些无可奈何,道:“明公所言极是,自古以来,中国有天子在位,必以教化天下,泽及鸟兽为业!”

    “三王五帝,莫不如是,三代圣王,更皆以教化夷狄为业!”

    “左传虽多有缪误,但有一句话还是说的很好的——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

    “欲致太平,不可以不进夷狄,不可以不教化天下,授诗书礼乐之教!”

    只要让四夷都读中国的诗书礼乐,都穿中国衣冠,都用中国礼仪。

    天下大同,岂不就指日可待了?

    当然了,和建小康一样,前途是光明,但道路是曲折的。

    张越看着金日磾,笑着道:“自然,以当下而言,晚辈愚以为,教化之事,也当按部就班,先从有中国教化之地开始……”

    “自元鼎以来,有数以百计的属国子弟,得学中国之诗书礼乐……晚辈愚以为,当鼓励和动员这些明知礼乐诗书之人,回乡教书授业……”

    金日磾听着,深深的看了一眼张越,这个事情是他早就想做的事情。

    奈何他的身份地位不允许他说这样的话。

    毕竟,他是休屠人。

    虽然,天子从不因此疏远他。

    但很多大臣公卿士大夫,却是始终记得他的出身,连太子据不也是如此?

    如今,张越既然愿意出这个头,金日磾立刻就笑着道:“侍中既有如此想法,何不上书进言天子,令各属国都尉部,皆能蒙天子雨露恩泽?彼等必定感念天恩!”

    这话倒是没有错!

    现在,汉家国力和军力,都处于一个鼎盛期。

    虽然其实,随着连年征战,国力耗损,已经大不如前。

    但其他人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