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小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玩法不一样了(第3/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行国债的危机。

    “是的。”韩艺道:“如果突然爆发战争,可以直接发行国债。”

    李绩道:“此话不妥,发行国债,也得有人买,倘若没有人买,你可知后果?”

    韩艺笑道:“如果朝廷将钱都给用于建设,将国家建设的非常好,国债就肯定会有人买的。道理很简单,当朝廷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百姓因此过得富裕,那么越有钱的人,就越不愿意战火烧到中原来,而且他们也明白,战争只是一会儿的事,不可能永远打下去,只要帮助朝廷度过这一关,朝廷很快就能够将钱还给他们,因为朝廷有税收,又控制着铜矿,但如果打输了,那就什么都别谈,他们手里的钱也是为敌人准备的,甚至于倾家荡产。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债是不能轻易发行的,一定要关键时刻才用,保证国债的信用度。但不仅仅是战争,非常严重的天灾也可以是用的,只要朝廷保证良好的运转,让百姓对朝廷充满着信心,也就是说百姓生活越来越好,那么他们对于朝廷的信心就会越充足,我们花出去的是钱,但是我们收回来的却是信心,这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而且臣之前就说过,这两三年是我大唐发展的黄金时期,朝廷应该敢于投资,别让这个机会从我们手中流失。”

    李治稍稍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其实上回危机也说明了这一点,若非是发行国债,那朝廷可能就会崩溃,在那种关键时刻,百姓还是愿意信任朝廷,藏富于民也是我大唐一直以来的政策。”

    这国债的出现,令封建社会的玩法变得更加高大上,这国债其实就是朝廷向百姓借钱,以往国家需要钱的时候,就是不断的征税,或者滥发货币,洗劫百姓,没有商业思想的国家,就只能这么做,但在一个商业国度中,显然不需要这么做,只要不是自己作死,哪怕是又借一千万贯,也绝对还得起,国家每年有这么多税收,又拥有铜矿在手,不可能还不起,当然,很多统治阶级都不愿意还百姓钱。

    明君和昏君的主要一个区别,就是君主与百姓的信

-->>(第3/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