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是,公子。”薛贺答应道。
《少年中国说》的开头由日本人称中国为衰老的帝国,引发思考,然后给出论点,“少年中国”,作者认为国家盛衰的关键在于人的老少,然后通过对比老年人于少年人的性格、思想、生活状态和行事习惯得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者在论据处履用排比,以老年人的“思既往”对比少年人的“思将来”,以老年人的“故保守”对比少年人的“故进取”,以老年人的“故灰心”对比少年人的“故盛气”,以老年人的“惟苟且,故能灭世界”对比少年人的“惟冒险,故能造世界”,使中心论点十分具有说服力。
尤其是“少年强则国强”成为了全篇的标志,亦成为近代少年进取的中心思想之一。
韦宝以为梁启超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有些过于绝对,不管是老年还是少年,都有自身的长短,把国之灭亡全归咎于老年人,未免有失偏颇。
不过修改一下,拿来作为教育开头,用来激励学子,明确大家学习奋斗的方向,还是很好的。
“未来正式办学了,要弄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和本科、研究所模式。”韦宝进一步道:“小学总共两年,所有人上扫盲班,以后通过了扫盲班的学龄儿童要普及小学教育,小学两年,成绩优异的,可以上初中,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可以上高中。初中和高中各一年学期。高中成绩优异的,可以考本科或者专科,学期也为一年。毕业后能分入天地商号办的研究部门的,还有机会获得研究生学历。”
这个问题,韦宝之前已经想过了,这样的话,五年时间就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而且完全是现代模式了。韦宝的专科、本科,其实也都是一年的学期,是因为韦宝觉得学习点理论知识便应该提早到专业工作中去淬炼,学历没有什么用。
现代人
-->>(第7/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