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鹿鼎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263 韦公子送还银子】(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门口那几个兄弟,可否?看他们一直伸着头听我们说好,怪忠心的。”

    吴三凤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韦宝便信步走到厅门口,对那几个随扈道:“你们是保护吴大小姐的吧?挺卖力的,这是我替大小姐感谢你们的。”

    几个随扈明明是吴大公子的随扈,面面相觑之后,看向吴三凤。

    吴三凤看了吴雪霞一眼,吴雪霞想韦宝这是不肯将银子再拿回去了,若是不收,又得一番折腾,暗忖韦宝这人心思真的多,真的难缠,没好气道:“他爱赏谁就赏谁,给咱们家的下人喝顿酒也不错!”

    吴三凤遂对那几个随扈点了点头,几名随扈大喜,“谢谢韦公子,谢谢大公子,大小姐。”说着便收了韦宝的‘赏银’。

    韦宝笑着拍了拍手,回归座位:“好了,这事就这么揭过去了,只盼着吴府今后再要让人到我店里去,能提前打个招呼,我好亲自接待才是。”

    吴雪霞听韦宝这话中带刺,又哼了一声,直接问道:“韦公子,哪家店铺买东西,不能知道货物是什么东西制成的?唯独你们家的货物例外?其中要是有不好的材料,难道也让客人用么?”

    “他们不是不肯说,而是真的不知道啊。”韦宝笑道:“货物卖出去之前,我们已经经过24道工序检测,确保万无一失,如何不敢给客人用?”

    韦宝巧舌如簧,吴雪霞根本说不过他,至于24道检测工序云云,都是韦宝信口胡说的。

    吴雪霞闻言,又忍不住哼了一声,被韦宝气的有点上头了:“那你是东家,你总知道是啥东西做的吧?”

    韦宝笑道:“吴大小姐对我们家的货这么感兴趣?咋滴?想仿制么?”

    吴雪霞被韦宝直接点破,粉脸一红,“怕人知道啊?”

    韦宝遂笑嘻嘻的将制作材料说了一遍,将肥皂和煤油灯的材料说的很详细,只是胡乱说了火柴的制作材料,因为火柴中的硫磺是违禁品!“怎么样?吴大小姐还要问什么么?若是记不住,我写下来也无妨。若是吴大小姐真的很感兴趣的话,我还可以亲自教你制作。”

    吴雪霞粉脸又一红,也不知道韦宝说的是真是假,但是从他说的这么详细来看,觉得韦宝不像是骗人,没有想到韦宝这次这么‘听话’,居然全部告诉自己了?

    韦宝不怕人家知道制作材料,光有材料,不知道化学反应,也是无用的,尤其其中用到的酸碱,那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短时间能琢磨出来的了。

    而且他知道,就算说让吴雪霞亲自来,他便亲自教,吴雪霞也绝不好意思过来学,那成什么了?吴雪霞这种名门闺秀怎么可能跟他一个乡里少年单独相处?而且,弄清楚了别人的制作材料,还要别人教授工艺,那同抢劫有啥分别?

    “我不用你教!”吴雪霞嘴硬道,边说话,边强行去记韦宝刚才说的一大堆材料,足有上百样,不过她博闻强记的能力便是男人也抵不过的,她有信心。

    吴三凤则是大喜,他相信手下人能仿制出肥皂和火柴,他最为感兴趣的是韦宝的煤油灯,尤其是煤油灯上面的玻璃:“韦公子,那煤油灯上面用的是假玉么?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能说说么?”

    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很多,琉璃是其中最常用的,其他名称还有璆琳、流离、琅轩、药玉、陆离、瓘玉、假玉等等。

    玻璃这个名称最早使用在南宋,是称西方进口的玻璃器。

    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称中国古代玻璃和传统工艺玻璃为琉璃。

    中国古代玻璃不同于西方玻璃钠钙玻璃的品质和体系,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当属于铅钡玻璃。

    中国也并非没有钠钙玻璃,不过铅钡玻璃为主流。

    玻璃的起源尚不明确,最早出现的类似玻璃的材料是大约公元前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地区制造的一种名为“费昂斯”的物质,而它的主要成分是结晶态的石英粉末,制作工序是先成型后烧制,这与玻璃不同。

    而韦宝的制作玻璃的工艺,上来便是先制成玻璃液态,然后吹气定型,已经是现代工艺,只是工艺尚不成熟。

    中国西周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有出土许多人造彩色珠、管,材质接近费昂斯,也不算完全意义上的玻璃。

    最早的玻璃大概出现在春秋末年。

    越王勾践剑,它的剑格两面其实有镶嵌着含有较多小气泡的浅蓝色玻璃。这上面的玻璃块不含铅,只算是钾玻璃。

    汉代玻璃继承战国铅钡玻璃的传统,多仿玉。按器形、用途分为玻璃容器、丧葬用玻璃器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