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说话,心说27两银子!你怎么解决?
不知道天高地厚!
在金山里的日子再难过,但是一家人的户籍在这里,真的被赶出了金山里,那当真是没有活路了!
韦母也一个劲的唉声叹气,没有人将韦宝的话当真。
韦宝虽然靠着书法比赛弄来了四两银子,但是大家并没有就此将韦宝当成大人看待,只是觉得韦宝不过是偷偷的练出了个一技之长,外加运气好而已。
“三愣子,春石,要不然你们先回去吧,这事跟你们没关系,等会让郑金发知道你们一直在这里,会牵累你们的。”韦母过了一会儿对罗三愣子和刘春石道。
“婶子,没事的,我们两人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大不了就离开这鬼地方。”罗三愣子大咧咧道:“平时没少到韦叔和婶子这里来吃东西,有事的时候不管不问,我三愣子还是人吗?”
刘春石跟着嗯了一声,算是回应罗三愣子这番话,却没有说什么。
刘春石还怀揣着科举梦,要不然也不是不重情谊的人,他还有点顾忌。
在明朝,户籍制度是很死板的,朱八八手里就定下规矩,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职业世袭,户籍也世袭,将老百姓的自由完全绑死,人和货都没法正常流通,有限的经济权力都掌握在地方官府和乡绅恶霸手中,严重限制商品经济发展。
一个人在什么地方,就永远在什么地方!
出了户籍所在地,就是流民,外地官府是不会接收流民的。
当了流民,不是做强盗,就是彻底成为农奴,永无翻身之日,更不用说还想参加科举了。
最底层的老百姓,若是想在原籍混出头,要么靠科举,要么靠经商,能出头的,那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了。
如果是到了外地成为了流民,还能混出头,除了做强盗,就只剩下自己阉割了,去当太监去,这要是还能混出来,就更是十万里挑一的人才,甚至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了。
事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