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陆光祖因上书站在申时行一边,而被言官弹劾去位。陆光祖走后,沈一贯补为吏部右侍郎。
所以齐世臣说走了一个浙江人,又来了一个浙江人。
陈有年道:“可是眼下政府与科道相互攻讦,颇有党争之相,此非朝廷社稷之幸事。”
陈有年言语有几分无奈,他的父亲是言官出身,所以在政府与言官之争,他是同情言官的。
但他是申时行同年,又是属于朝中&039;执政&039;的浙党,所以身处这个位子,有些左右为难。
齐世臣笑了笑道:“不过是政见不合而已,何来党争,君子和而不同,满朝诸公也未必存有什么私心。你我举铨选之权,只在为朝廷推举贤良方正,至于是否意见相左,不必理会。”
陈有年看了齐世臣一言,此人说是言官领袖,但态度很暧昧。去年李植,江东之他们弹劾申时行,杨巍时,他却站出来替申时行,杨巍说话。
二人闲聊一阵,这时两名绯袍大员走到吏科公廊来。
左右科官见了二人,纷纷避道作揖行礼。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吏部左侍郎李世达,吏部右侍郎沈一贯。
李世达先不说,且说沈一贯,此人乃翰林学士,又身兼吏部右侍郎,可是入阁的大热人选。
沈一贯站在公廊前,身在各自廊房里的六科官员都不时出来看一眼。
以往没见过的,今天见一下。
以往没在意的,今天在意一下。
翰林院里的翰林虽不多,但也不少,其中不少人都是修书修史一辈子默默无闻。若不到翰林学士都不算熬出头来,不值得注意。
但若以翰林学士兼吏部,不论大家立场是否一致,但以后要打的交道,恐怕是不会少了。
沈一贯任吏部右侍郎不过两个月,也知不少人打量他,但他是目无余子,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来到吏科公廊前道:“心谷,冢宰都已快到乾清宫了,我们也过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