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九百九十八章 儒学正宗(第5/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同时又想学生几个都如此了,林延潮定然不凡,他们都是今科举子吧,若是能与他们切磋一番,学问必然大有长进。

    于是林歆在一旁竖起耳朵来,听他们讲什么。

    但进门见后,这些门生就与那个孙姓举人说话,他们对此人都很尊敬,连看来甚至是傲气的陶望龄也不例外。

    厅里众人都在闲聊几句,没有聊到科举,而是谈到了时政之上。

    围绕的就是之前黄河大水,以及云南边事,以及四川边境不靖,众人高谈阔论。

    话题切于时务,这对于林歆而言,有些着急,他难眠插不上话。

    倒是孙举人注意到他,于是聊了几句科考的事。

    见孙举人相问,林歆忍不住道:“孙兄,几位兄台,针砭时弊实令在下耳目一新,但在下有一事不明,春闱就要到了,诸位不用功于经术为何热衷谈论时政呢?”

    孙举人笑着道:“林兄有所不知,我等习先生之学,先生的学问以事功为主,主张将经学用力在时务中,求经世致用。说来其实是坐井观天,妄自议论,所谈空泛之处,倒是令林兄见笑了。”

    林歆道:“不敢当,小弟也不懂什么时务。只是小弟想有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实令人不解。”

    一旁一名读书人笑着道:“林兄此言差矣,既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春闱时为何又考策论?策论不正是让我等读书人关切于民生大事吗?”

    林歆默然,策论的考试在科举里都是走个过场。没有人要你写出什么真知灼见来。故而举子们都是用功在头场三天两夜的三道四书,四道五经题。

    林歆据理力争道:“袁兄吧,此言有理,自王荆公变法以经术取士以来,朝廷多年是以经义文章取士,至于书判,策论则可有可无。这些不是说我们不讨论,而是为官后讨论,不是更切于实际?”

    陶望龄道:“林兄还不知道,昨日邸报上有言,朝廷里有官员上书要,变变日只以经义取士之法,而是要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