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九百九十八章 儒学正宗(第7/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解释'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书不讲'。

    说白了就是注重经义的阐述,但于史,子,集其他之书一概不讲,不谈,不学。

    所以以前有个笑话,说清朝一个老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是倒背如流,但问他司马迁是谁?他不知道,反问司马迁哪一科的进士啊?听闻人家不是进士,还受了刑后,露出不屑之色。

    这也不能怪人家,因为史记不在四书五经之列。

    理学讲究是法先王之道,也就是三代之治,四书五经都是先贤之言,后来程朱都重在阐述或者旧瓶装新酒,用句偏颇的话来说,将古人一千字的东西用自己的理解写成八千字。

    荀子说了一个法后王,就被骂的半死。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如三代,有什么好学?他们有尧舜的一点半点吗?

    董仲舒,王安石提出了自己思想,都被差一点开除门籍,不对,王安石已经被开除了。

    所以郭正域提出的重策问的角度来看,不少奉理学为宗的翰林已是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好你个林延潮,二十五岁成了侍讲学士不说,眼下都居然在朝堂上,以介入科举的手段,暗中鼓吹事功,影响天下读书人,将来是不是要取代理学,抢班夺权取代理学,心学成为儒学正宗?

    你这司马昭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你当我们这些老头子都死了吗?

    甚至有翰林心想,什么策论取士都是借口,你林延潮想在会试里给自己门生开后门就直说,不要脱裤子放屁了。

    在翰林院的议论上,已经有声音反对将第三场策论题拔高至与头场经义题并重的地位。当然这还是顾忌到林延潮的学士身份,已是有人当场公开反对了。

    面对于此,林延潮面上安坐不语,对于众人的反对,他心底已经有些意料了。

    改革变法之事是很艰难,这第一小步试探的迈出也是费力的,对于这样的局面他早料想到

-->>(第7/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