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七百五十八章 陈词(二合一)(第4/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辞,称奏章里言辞不激烈夸张,不足以打动圣心。

    所以坐在御座上的天子对这样&039;危言耸听&039;早有免疫力了。

    这也是明朝方有特色,这在清朝简直不敢想象。

    天子也没有动气当下道:“这一次宫里大火乃是人祸,并非是天灾,并非是上天之警兆,卿不要无端揣测。”

    这名官员却不依不饶道:“陛下,尚书洪范有云,上天乃赐予大禹洪范九畴,以治理天下。九畴中有庶征,若国家有道,则风和日丽,海清河宴,若国家无道,则洪涝水旱。故天子应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是以天意影响人事,这一次宫里无端失火,加之苏,松受灾,黄河泛滥,都是上天对天子的警示,请陛下修德政以平天怒。”

    这一套乃董仲舒沿用至今的天人感应之说。

    皇权再高,那也是上天之子,也要受上天来制约。

    这紫禁城失火本就敏感,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将皇城都建好了,结果一场天火将皇城烧成灰烬。

    发动靖难之役,杀人不眨眼的朱棣,因此事以为自己获罪于天,于是下了一道罪己诏来向天下检讨自己的过失。

    所以这名官员借此事来发挥,天子无可奈何,当下道:“朕知道了。”

    这名官员见此道:“臣以为眼下国家的祸患,在于朝廷奸佞未尽。张居正虽已是定案,但朝堂上不少大臣仍暗中同情,甚至就是张党余孽。”

    “甚至还有大臣自持天子近臣,不惜上书借潞王大婚之事,攻讦朝政,居心叵测要转移视听,惊扰太后大寿,离间天家骨肉之情,这等人定要严办。”

    “臣恳请陛下扶正祛邪,铲除奸恶,以宏正扬善,来平息天怒。”

    这名官员说完,在场官员不由频频目视武清侯李伟。

    但见李伟却不动声色,隐约有几分得意之色。

    诏狱幽暗。

    林浅浅不时听得手镣脚镣碰撞响起

-->>(第4/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