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造船厂,甚至是超过三菱重工的。”
看到胡文海惊讶的样子,大港造船厂的领导们真是笑的脸上开了花,老褶子夹死俩蚊子一点问题也没有。
来大港造船厂参观考察学习的单位和领导多了,但是他们的称赞和敬佩最多就是让大港造船厂的领导们多一点优越感。只有胡文海的认可,才能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
这两年来,大港造船厂由于吃透了总段造船法的整个体系,光是做总装厂业务都做不过来,实在是红火的让人眼热。
而随着环渤海工业带的建成,渤海省钢产量直接放了卫星,更是显著的影响了大港的造船业。
钢铁供应充足,资金划拨到位,后勤保障有力,扩充产能那真就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到1990年,中船重工一家的生产能力就达到了500万载重吨,占据了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弱。与其既竞争又合作的则是日本各大重工财团,由于同样掌握了总段造船法体系,再加上中国造船工人的劳务出口,其产能比八十年代末增加了将近一半,达到了800万吨的级别。
日本目前造船业主要盈利点来自生产各种高技术轮船,诸如lpg和lng,以及化学品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至于散货轮和油轮,目前只能是用来维持队伍。一些做不完的工程,甚至干脆向中船重工转包出去。
1990年全世界船舶产能是1800万吨,中日两国合计就已经是1300万吨,基本上就是垄断了当前世界造船总量的绝大部分。与之相对的,则是韩国的造船吨位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从1988年开始韩国造船订单连年雪崩,从最高峰时期的648万吨,到1990年全年仅获得40万吨订单,其中酸爽真是只有自己知道了。
说起来也是要叫一声侥幸,韩国造船业在未来也是优势产业。哪怕中国成了世界工厂,船舶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韩国也能凭借产业升级和其技术水平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然而八十年代的韩国造船业,不过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