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八章 钱呢(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备领导小组副组长之后,更主持了著名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发和建设。

    纵观林宗棠49年从清华毕业以来参加工作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甚至就连胡文海取得的成就都会显得暗淡无光。

    而颜永年虽然始终在清华担任研究工作,但却并不是只躲在象牙塔里不问世事的老学究,而是时刻关注着重型机械领域的发展。

    他从1978年就开始研究的预应力钢丝缠绕技术,是中国开发的万吨水压机的关键技术。

    颜永年的预应力钢丝缠绕技术1979年发表论文,当时就在国际上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不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在这一领域,竟然惊愕的发现都没有他这一技术先进。

    在他的这一技术支持下,二重当年承担的西南铝一万两千吨多向模锻水压机顺利的完成了设计、制造和投产,性能上相比国外同类产品丝毫不弱。

    从西南铝多向模锻万吨水压机1982年投产到1984年,颜永年在万吨水压机预应力钢丝缠绕机架这一课题上,连续发表了五篇论文。每一篇论文面世,都引起国外同行的强烈兴趣。

    然而从84年至今,三年时间里他却只拿出了一篇纯理论方向的研究成果。配合有限元法,优化了工程近似计算的方案。

    从高产到低产,并非是颜永年的学术能力下降了,而是国家削减了在水压机上的投入。没有了经费,这种重型机械的技术研究根本无从谈起。

    当一个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一个部级领导和一个中国顶级大学的机械系副主任,就这么孑然一身的出现在了深夜的盛京大街上。

    他们的身影,和那些未来茫然的来到这座城市的农民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

    在青年旅社开了一个房间,虽然乘坐长途火车已经让两人满身疲惫,但两个人躺在床上仍然没有什么睡意。

    看着颜永年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烙饼,林宗棠干脆点亮了自己这边的床头灯,将枕头竖起来靠在墙上,从床上坐了起来。

    “林老,我这是吵醒您了。”颜永年如今刚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看到自己把六十多岁的林宗棠给吵醒了,不由有些窘迫。

    “得了,我就没睡着过。”林宗棠苦笑:“看你这个样子,哪有清华机械系副主任的样子!”

    “我这不是心里没底么!”颜永年叹气:“三万五千吨级的水压机啊!盛京重型机械厂虽然是鼎有名了,可听说这些年的效益却不太好。咱们搞三万五千吨水压机,研发和建设投入少说五个亿。现在不如过去了,讲革命、讲奉献,没钱咬牙也能硬上。现在是没钱万事皆休,盛重肯给咱们投五亿搞项目么?有五个亿,怎么想好像也轮不到水压机不是。”

    “这倒是,这钱国家确实拿不出来。”林宗棠点头,跟着叹气:“不过永年你也别抱怨了,我们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里,这些年停掉的项目,哪个不是关系大到天上去的?可没有钱,不停又有什么办法。至于说这次盛重要上的三万五千吨水压机的投资,我就跟你透个底好了,你把这个话烂到肚子里!不光是这次少说五个亿的研发费用有着落,实际上咱们真正的目标,是在未来七八年时间里,完成七万五千吨到八万吨水压机的建造!”

    “八万吨!”颜永年瞪着眼睛,差点没从床上蹦起来:“林老,钱呢?钱呢!八万吨,你们也真敢说!美国人都没有八万吨的,咱们国家的工业规模,上八万吨?这是放卫星啊!”

    “钱,你不用担心!国家上八万吨的决心,你也不用担心!”林宗棠看了他一眼,想了想,正色道:“我跟你交个底,你的级别是可以知道一些消息的,但千万不要外传。”

    “好好,我绝不外传!”颜永年屏息静气,瞪着眼睛看着林宗棠。

    “你知道美国的f-14战斗机被咱们国家引进了吧?”林宗棠不等颜永年回答,干脆接着说道:“这种战斗机在划分上属于三代机,相比我国的歼八和歼七战斗机先进了一代,是目前军队上能接触到的唯一的三代机技术。国家在引进的第一时间,就决定要全面仿制这种战斗机。在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之后,现在f-14的仿制面临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国内无法像美国人一样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来规避飞机主承载件的成型难题。所以在综合考虑之后,目前的结果是走八万吨水压机的路线。”

    “那钱呢?”颜永年振奋起来:“难道是航空航天部掏这笔钱?对了,我可是听到风声,林老你明年就要担任航空航天部部长了吧?哎呀,林老你这提前就享受到部长待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