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八章 钱呢(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遇了!”

    “想什么呢!”林宗棠被颜永年给气乐了:“这种事情别乱传,而且这钱也不是航空航天部出的。盛重从中铁建投银行拿到的专项贷款,而中铁建投和f-14国产化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出资人,就是新科集团。”

    “新科……”颜永年皱眉念叨了两声:“这名字听着耳熟呢,哦!是那个新科?”

    “对,就是那个新科集团。所以这个消息千万别外传,新科毕竟是私人企业,太敏感。但是从资产投入的角度来看,十年几十亿人民币也不是太大的投入了。”

    “好好,这我就放心了。听说新科集团上百亿美元的资本,咱们这点投入,也确实是毛毛雨了。”颜永年憋了半天,最终还是没忍住,露出了难以自禁的笑容。

    “这下行了吧?赶紧睡觉,明天咱们去盛重开会做调研,还要和中铁建投的人见面,没有精神可不行。”

    “睡!这就睡!可困死我了!”颜永年打着哈欠,躺在床上没过多久就响起了呼噜声。

    “这个颜永年——”

    林宗棠自己被他折腾这么一顿,反而感觉没有什么睡意了。

    ……

    盛京的铁西区,这里曾经是中国工业的摇篮,是解放全中国的工业发动机,是抵抗联合的坚强后盾,是伟大的中国工人建设起来的“中国鲁尔”。

    对于铁西区的三十万产业工人来说,有一个企业是如此的特别。盛京重型机械厂,从1937年成立以来,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鲁尔从无到有的奇迹。

    如果说铁西区是中国工业的摇篮,那么盛京重型机械厂就是铁西区的摇篮。在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企业里,它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三万名盛重机械厂的工人,永远是铁西区最骄傲的一群人。

    盛重厂区的一片林荫道旁,一支穿着满是油污工装的工人乐队,正在无忧无虑的放声歌唱。

    “看三套车飞奔向前方,在寒冬伏尔加河岸上。赶车人低垂着他的头,忧愁地轻声歌唱——”

    低沉而舒缓的歌声在伴奏中响起,如果忽略了背景里不时出现的机器轰鸣声和金属间撞击和摩擦的啸叫,这些工人的演奏水平竟然并不输给专业的苏联音乐团。

    谁能想的到,这些未来十年后的退役小偷、全职混混和江湖大哥,曾经在年轻的时候也有玩过“高雅艺术”的一天呢?

    然而,世间的美好往往并不持久。背叛和出卖,往往才是永恒。

    “诶,陈桂林!还在拉你的手风琴呢,小菊从美国回来啦!”

    “啥?王抗美,你说啥!”

    陈桂林激灵一下子站起身来,将手上的手风琴扔在了一边。顾不得周围还在听他唱着《三套车》的工友,两步上前抓住了王抗美的手。

    “小菊,张小菊,你前妻!她从学校把你女儿小元接出来了,现在在厂门口等着你呢。”

    “她还敢回来!”陈桂林怒气勃发,撒开脚就向着厂门的方向跑去。

    盛重的厂门相当的气派,为了能让三万名工人在上下班的时候通过,大门至少有三四十米宽。一进门就是厂办的三层办公楼,楼前则是一溜十几辆大客车组成的通勤车队。

    站在这条进厂的宽敞水泥马路上,两侧是几十年树龄的大槐树。当你走出树荫,举目向远方的天空眺望,则是一望无际的烟囱森林。从这里到人类目光极限的远方,不需要怀疑,你看到的一切烟囱全部都是属于盛重机械厂所有——这,就是盛京重型机械厂毫不夸张的描述。

    在这样的工厂里工作的工人,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困难能让他们放弃尊严和人格。

    但当陈桂林冲出厂门的时候,他愤怒的目光,却是仿佛一头重伤濒死的野兽。

    他和张小菊之间,是一个在这个年代似乎已经烂熟的故事。一个努力出国的女人,一个安于现状的男人。女人出国一年后,国内的男人便收到了一份邮寄的离婚协议书。

    纵使再不甘心,男人也只有签下了这份协议。可是谁会想到,以为再也不会见到的那个女人,竟然还敢回来面对他。

    可就在陈桂林的目光,落在大门旁树荫下,那个穿着蓝白校服身影上的一瞬间,他的愤怒和怨恨仿佛突然不翼而飞了。

    “小元!”陈桂林露出笑容来,向着陈小元招了招手,女儿乖巧的向他跑了过去。

    “钢琴课上完了?”陈桂林摸着她的头问道。

    “上完了,妈还带我去鹿鸣春吃了饭!”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