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邦抗衡。我的要求是,新科公司在研发中心的股份必须至少占有51,并且每一次融资必须对无形资产进行重新评估。”

    所谓无形资产评估,这可是一般高科技公司创始人对抗资本的杀手锏级方案了。

    若想在引入资本之后还保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再融资的无形资产评估就是一个可靠的办法。这意味着公司的每一次融资,都必须对手中的无形资产——专利、品牌和商标这些东西,进行重新估值,而不是任凭蜂拥而至的资本将创始人手中的股份,变成一堆不断稀释的数字。

    这样一来,显然杜邦便无法凭借其雄厚的资本,最后鲸吞掉新科公司手中关于锂电池的技术了。

    当然,有利有弊。这样的方案,一般来说会吓跑任何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他对公司在融资市场上的威胁,与ab股不相伯仲。

    对于亨特杜邦来说,这一条自然是万万无法接受的,甚至比股份不超过半数还让人无法接受。

    可正如任何一个有资本提出ab股上市的公司,或者任何一个胆敢在融资条件中要求评估无形资产的创始人,往往这意味着投资人并没有太多拒绝他们的勇气。

    “根据资本分配股份,这是国际惯例,我想没有什么不公平的。”亨特杜邦松松肩膀,装若无事的说道:“我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双赢,胡先生应该拿出一些诚意和魄力来。”

    “亨特先生这话对多少人说过?”胡文海像是很有兴趣,探过身来问道:“这些人现在过的如何?”

    “这个么……”

    亨特杜邦悻悻的嘟囔着什么,表情有些不耐烦起来。

    “杜邦和新科现在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难得的,我希望胡先生能够谨慎考虑清楚。”亨特杜邦站起身来:“杜邦公司掌握着全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专利,新科公司就算有什么新的技术,也不可能绕过我们上市。”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水锂电是两条技术路线,在技术上完全没有涉及到杜邦公司手中的专利。”胡文海回答的斩钉截铁。

    “这个么,我想胡先生可以和杜邦法务部门进行交涉。究竟是否如此,还需要美国专利法庭的审判。”

    亨特杜邦打定了主意,如果不能掌握锂聚合物电池技术,那就毁了它!杜邦能够用的手段很多,漫无休止的诉讼是财团最为喜欢的方式。高额年资供养的大律师们,也最喜欢这种专利官司。因为这意味着漫长的诉讼过程和庞杂的资料准备。打上五年、十年,这就意味着一家律师事务所捧上了金饭碗。

    等到判决结果出来,说不定三代水锂电的问题也已经解决了。

    这是最糟糕的选择,不过亨特杜邦必须表现出自己不会吝啬于做出这样的决定来才行。因为他的真正目的,绝非如此。

    “当然,杜邦和新科公司并不一定非要走上这条道路。”亨特杜邦做出虚伪的和气面目来:“听说胡先生在寻找与休斯公司沟通的渠道,作为合作伙伴,杜邦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杜邦能说服休斯公司停止向科威特施加压力?”胡文海有些惊讶,干脆利落的点头道:“如果杜邦能说服休斯公司,在锂电池技术上我可以让步。”

    “呃——”

    亨特杜邦有些尴尬的犹豫了一阵,最后不得不说道:“这恐怕不行,能否说服休斯公司退出,只能是你们自己努力。杜邦能做的,就是在你们双方之间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

    “那不需要。”胡文海语气信誓旦旦:“不需要多少时间,休斯公司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这真遗憾。”亨特杜邦居高临下,语带威胁:“休斯公司可完全没有必要与你们见面,谈和那就是更不可能的事情了。”

    杜邦财团在美国军工复合体中也算是中流砥柱,自身对国际军火市场的情报甚至丝毫不会比美国政府的嗅觉差上多少。中国在科威特开发的项目根本瞒不住有心人的调查,不管是伊拉克还是科威特,对美国人来说基本都被渗透的和筛子差不多。

    胡文海这次到美国的目的,对这些高层的相关人士来说根本不是秘密。

    正如亨特杜邦所说,休斯公司根本不想和中国就科威特的问题进行谈判,以至于胡文海到美国来了这么久,甚至连一个警告都没有收到——休斯公司,完全是把中方当透明人了。

    或者换句话说,休斯公司根本没有把胡文海当做是谈判对手。除非是中国官方出面协调,否则休斯公司确实有这个底气不需要表现的太过热情。但问题是如果中方官方出面,哪怕抛开政治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