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野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8章 白雪纷纷化赤霜(十六)(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护持一国一朝那么简单?须知道,当年释迦族灭国之时,释迦牟尼身为佛陀,也只是坐看业报到来、亲族死绝而已。

    而那般若仁王宝轮坛城,既然根子就放在不动明王与四尊大菩萨身上,其中反倒没有天人鬼神、红尘六欲存在的余地,说是护国神通,倒不如说是护教神通

    依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之意,国家的存在,也不过是因缘和合下的俗谛幻化,唯有佛门那不落二边的涅槃寂灭之道才是唯一的真实,虽然这“真实之域”,从人天六欲众生,到小乘四果罗汉,乃至缘觉圣者、菩萨十地,沿途攀登间所见风景总有不同,但总越不过佛门这个根本去。

    在那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的叙述中,凡是受持这部经文的国王,不是立刻证悟小乘果位,就是干脆出家求取更上一层功果。也就是说,在这部佛门秘法预设的条件下,所谓的“仁王”,不是仁厚治国之君,而是干脆就是头戴王冕的佛门中人而且最起码也是得了三昧定境,修到小乘果位的佛门高人!

    所谓“仁王”既然都是僧王,那所谓国土,自然也不是世间之国,只会是真正佛土。

    佛门所谓佛土有四品,四果阿罗汉所居为方便有余土,十地菩萨所居为实报庄严土,诸佛所居为常寂光净土,而四圣六凡共居之地,则是凡圣同居土。

    也就是说,这般若仁王宝轮坛城的护国之能,护持的绝非人间王朝,而是这等统摄四圣六凡、彻底为佛门真意染化的佛国最起码也是凡圣同居土的档次!

    如此一来,这部神通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些,世间帝王不论如何信奉佛法,但终究不是真正佛门弟子,不要说三昧定境、四果修为,就是信佛的发心上,也基本是在“求福免灾”四个字上打转。若是执迷得深了,便如梁武帝一般,落个饿死台城的可悲下场,还在佛门修行僧口中作为反面教材公示,根本不落什么好。

    这等人物,或许心智手腕多有值得嘉许之处,但是不论是求福、免灾、贪生、惧死,发心起处就已经迷了本来灵明,和佛门心法所求的那一个“觉”字,说南辕北辙都算是轻的。如果说证得佛门小乘果位之人,其自性便已如璞玉新磨,这些人的心性就是茅坑中又臭又硬的石头,除了六欲隂魔,无人看得上眼,怎么能够统合凡圣同居土这等真正佛土?

    事实上,除了佛门传说中的转轮圣王,或者干脆就是那些菩萨开辟的道场净土,世间的王朝、帝国,谁都对这部般若仁王宝轮坛城仰仗不到。

    那为什么辽国一众修得阿罗汉果的高僧,要在佛顶光明星宫法界中暗藏这么一记后手?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这部佛经以及推演而出的神通号称“护国”,但法理都立足于佛门般若之学,说的是佛门修者蜕凡入圣、回小向大之路,护国息灾之类事件利益,在这关系佛门中人成道之途的大事面前真是什么都不算。

    而细看这部经典的话意,以诸佛菩萨对人王说法而起,以人王证入佛门果位而终,最后还要发愿护持佛法在国中的流传广布,只此一节便能分明:护国是虚的,护教是实的,最后落脚的关键还是人间之国如何化为净土佛国的安排。

    佛经中,大凡佛陀登座说法,与会大众里,有几千几万人登时了悟,证入小乘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都是轻易,就算是证入初地菩萨甚至登地菩萨的应机之士,也很有一些。但这等讲经说法之会,与会的不是虔修佛理的僧尼,便是一众大小菩萨,再不济也是天人龙众之类自具神通之类。

    但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这样,专门对人王说法、对人王托付教法未来的经文却是极少见的一类。特别是最后佛陀嘱咐人王护持未来教法一节,却像是佛门针对末法时代预先做的一个先手布置。

    末法时代?

    如今西方佛国已经彻底从这方天地剥离开来,已然两界双分,愈行愈远,此界佛门修者莫说是超脱六道,就是想往生诸佛净土,也比过去多了无数烦难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药师如来的琉璃净土这等所在茫远的接引佛土不论,那依附于此方天地的南海普陀山、文殊清凉山、妙拂洲铜色山甚至兜率天内院这些大菩萨净土,就彻底绝了踪迹。

    虽然佛陀说法,以涅槃清净为宗,但是人之为物,若苦修一场,最后只为了入灭而去,这吸引力其实还真不大。特别是小乘转入大乘之后,有净土往生,有诸大罗汉永驻世间作众生福田,有菩萨于生死间无挂无碍,甚至涅槃清净也走了涅槃自在、生死一如的道路。此等似仙非仙,仙佛等观的大乘教法,才是佛门修者趋之若鹜的根本。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