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仁王”既然都是僧王,那所谓国土,自然也不是世间之国,只会是真正佛土。
佛门所谓佛土有四品,四果阿罗汉所居为方便有余土,十地菩萨所居为实报庄严土,诸佛所居为常寂光净土,而四圣六凡共居之地,则是凡圣同居土。
也就是说,这般若仁王宝轮坛城的护国之能,护持的绝非人间王朝,而是这等统摄四圣六凡、彻底为佛门真意染化的佛国最起码也是凡圣同居土的档次!
如此一来,这部神通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些,世间帝王不论如何信奉佛法,但终究不是真正佛门弟子,不要说三昧定境、四果修为,就是信佛的发心上,也基本是在“求福免灾”四个字上打转。若是执迷得深了,便如梁武帝一般,落个饿死台城的可悲下场,还在佛门修行僧口中作为反面教材公示,根本不落什么好。
这等人物,或许心智手腕多有值得嘉许之处,但是不论是求福、免灾、贪生、惧死,发心起处就已经迷了本来灵明,和佛门心法所求的那一个“觉”字,说南辕北辙都算是轻的。如果说证得佛门小乘果位之人,其自性便已如璞玉新磨,这些人的心性就是茅坑中又臭又硬的石头,除了六欲隂魔,无人看得上眼,怎么能够统合凡圣同居土这等真正佛土?
事实上,除了佛门传说中的转轮圣王,或者干脆就是那些菩萨开辟的道场净土,世间的王朝、帝国,谁都对这部般若仁王宝轮坛城仰仗不到。
那为什么辽国一众修得阿罗汉果的高僧,要在佛顶光明星宫法界中暗藏这么一记后手?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这部佛经以及推演而出的神通号称“护国”,但法理都立足于佛门般若之学,说的是佛门修者蜕凡入圣、回小向大之路,护国息灾之类事件利益,在这关系佛门中人成道之途的大事面前真是什么都不算。
而细看这部经典的话意,以诸佛菩萨对人王说法而起,以人王证入佛门果位而终,最后还要发愿护持佛法在国中的流传广布,只此一节便能分明:护
-->>(第6/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