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父皇,种师道其实也是范党一系,而且儿臣认为李延庆在西夏之战和梁山剿匪中表现突出,是个难得的人才,恳请父皇恩准!”
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李延庆毕竟年轻,资历尚浅,在朝中影响不大,只要不是调回范致虚,那应该可以接受,况且也算是给曹家一个面子。
想到这,赵佶便点点头道:“好吧!三个建议,朕都答应了!”
赵桓大喜,“多谢父皇恩准!”
赵佶随即令道:“宣承旨学士,朕要拟旨!”
宣和四年七月初,赵佶再次任命太子赵桓为北伐三军大元帅,恢复种师府一切官职,任命他为东路军都统制,宣他即刻进京,同时再任命辛兴宗为西路军都统制,童贯继续出任河东宣抚制置使,只节制西路军,同时从太原调三万河东军紧急入京备战。
........
六月底七月初正是水稻收割并再种第二季水稻之时,农民们抢收抢种,格外忙碌,李延庆也率领县官和衙役参加了抢收行列。
原野里是一望无际的水稻,成熟的稻穗随风起伏,十分壮观,但农民却十分着急,没有人欣赏这种风景,他们必须要在七月初八前收割完水稻,开始灌水插秧,现在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骄阳似火,稻田到处是辛勤劳作的人们,很多城里人也出城帮助亲戚收割水稻,一捆捆水稻堆积如山,这是已经晒了一天的水稻,要立刻挑去打谷场打谷。
李延庆挑着一百多斤沉甸甸的稻子向打谷场走去,后面跟着周平和杨菊以及一队衙役,他们也挑着稻子。
他们收割水稻的技术还不够熟练,而且挑稻打谷也需要人力,他们便负责挑担打谷。
打谷场在一里外的村庄旁,天气格外炎热,每个人头上都戴着草帽,但还是热得满头大汗,脖子上围着一块湿布,不停地擦拭汗水。
这时,官道远处黄尘滚滚,几匹快马疾奔而来,马上骑手不断摇着手铃。
“县君,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