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就不是个例吗?你想辞官,寡人准奏!谁还想和他一样,都给寡人站出来!”
这一下子当即将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震慑住了,那些个大臣经过十年寒窗,然后辛辛苦苦熬了这么多年才获得今天的地位,武将们也是刀山火海中闯过来的,名都丢了好几次了,才获得了这个官位,谁愿意就此辞去。
所以,满朝的文武百官都站在原地不再出声,出来劝谏的人很多,像那位御史那样肯辞官的人,不多。
朱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否则他们会没完没了的劝谏下去,讲完了秦朝的例子,还会讲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讲完了东汉的例子,还会讲唐朝时期的宦官干政,这些事都是堂而皇之的在史书中记载的,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讲。
朱楧对历史的理解跟史书上记载的很不一样,在他看来,东汉之所以爆发黄巾起义,落得群雄割据的局面,并不是汉桓帝和汉灵帝重要太监的原因,恰恰相反,是那些大臣们的原因。
这件事要从东汉的建国说起,刘秀建立东汉,靠的就是世家大族们的支持,所以上台之后,不得不给予那些世家大族们一些特权。渐渐地,这些西汉形成的世家大族,在东汉演变成了门阀,不仅垄断了朝中的官位,还在地方上占据的大量的田庄,拥有着大量的奴婢和门客等武装力量。
他们都在朝中有人,所以占据的田庄很多都不用交税,这就是国家掌握的土地、粮食资源越来越少;而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侵夺平民的土地,将这些原本在国家户籍黄册上的平民占据为自己的奴隶,再利用各种手段将他们的户籍抹去。这样以来,国家就掌握不住这些人口,导致国家掌握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一旦有了战事,或者其他需要人民出力的时候,就招不到兵。
而黄巾军起义也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将国家的资源全都占据了,普通的老百姓活不下去,或者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的需要改变现状,才轰轰烈烈的爆发的。
起义爆发之后,一时间声势浩大,而国家的资源早
-->>(第6/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