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被那些世家大族掏空了,要粮没粮,要兵没兵,无力镇压起义,所以只能依靠各州县自己募兵,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其实刘秀还活着的时候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曾经携统一天下之威,下令在全国清查土地人口,打击士族门阀的势力。对于这种过河拆桥的操蛋行为,世家大族们纷纷抵制,不少地方还爆发了骚乱。
当时的丞相夹在皇帝和士族之间受夹板气,听皇帝的士族不答应,偏袒士族,皇帝又不答应,于是一气之下上了吊。
刘秀见事情闹大了,不得已认怂,将清查土地的命令搁置下来,算是默认了这些世家大族的存在。
到了东汉末年,他们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膨胀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不断地吸附着国家的资源,将原本强大的东汉,硬生生地吸成了一个病夫,这才有了黄巾起义,群雄割据的事。
汉桓帝和汉灵帝公开卖官的事广受世人诟病,但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讲,这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国家的资源都让那些世家门阀瓜分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像袁绍那类人,四世三公,占了多少资源?皇帝穷的叮当响,没有项目搞创收,想想自己的手里只剩下官位这个资源了,所以就拿它们来换钱。反正当官总是要花钱的,与其让那些人将这些钱送给那些士族门阀走后门,倒不如用这种办法弄到皇帝的手里,还可以为国家多积累点资源。
这个世界是唯物主义的世界,都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谁掌握的资源多,谁赢得几率九大,这就如同斗地主一样,谁拿的拍好谁就赢,除非对方一点也不会玩。
像那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比如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太少了,整个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就那么几个,而在这几千年当中,人类发生的战争又有多少呢?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这些经典战例多少都有一点运气成分在里面,不是每次都会有一个许攸去反水,对方也不是每次都将战船连在一起让
-->>(第7/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