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明朝做塞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5/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各个乱世中出了几个英雄,相信大家都能数过来,而死了多少人,相信大家是数不过来的。

    在乱世之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炮灰,尤其是你我这种小老百姓,所以要珍惜和平,好好的过小日子。

    这种论资排辈的方法虽然会埋没一些天才,但是会给我们大众带来稳定,这就够了,上来一个不是特别天才的皇帝,最多就是政绩不是特别显著,多纳几个后宫,庸庸碌碌的过一生,史书上没有留下几笔记载。老百姓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该种的地必须要去种,该纳的粮一分也不能少,大家凑合着过日子。

    而要是放任几个天才去争皇帝,那可就麻烦大了,中原大地打成一锅粥都是有可能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场景不是曹操刻意的夸张,君不见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河北一带都没有人了,朱棣上来之后,还不得不从山西移民充实这一带。

    相信对于在靖难之役中被殃及而死的广大河北群众来说,他们宁愿不要后来的七下西洋,不要后来的五征蒙古,不要后来的《永乐大典》,不要后来的万国来朝,不要后来的辉煌盛世。

    他们宁愿在文弱的朱允炆的统治之下,庸庸碌碌的过一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看着家里的烟囱上冒出的袅袅炊烟,等着老婆喊自己回家吃饭。

    所以说,朱元璋制定的这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位制度,是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制度,虽然不敢保证代代出英才,但可以保证每一次皇权交接的时候都能平稳过度,让大明朝的百姓能够永享盛世。

    天气渐渐地冷了,淑妃的肚子也越来越大,这段时间就要生产了,就在大家万分期待的时候,一条消息将朱楧在得子之后的喜悦中拉了出来——李景隆要来了。他的身份,是钦差。

    这则消息是朱楧设立的驿站迅速的报给朱楧的,由于河西之地盛产马匹,朱楧的驿站也因此十分富裕,驿站的卒子传递消息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骑着双马,跑累一匹

-->>(第5/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