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明朝做塞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6/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换一匹,速度十分的快,因此李景隆刚过黄河,朱楧就受到了确切的消息。

    由于之前朱楧收买了在肃国的锦衣卫,通过他们打听出李景隆这次来肃国的目的是传他自己回京叙叙家常的,并不是来找麻烦的,因此心里松了一口气,不过松归松,但对于朝廷的使者,他还是不敢怠慢的。

    算好了李景隆来敦煌的时间,朱楧便带着一干文武大臣在城外早早地等候,他知道这个李景隆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佳,但自己必须要好好应对,因为就算他是个傻子,他的手里也握着很多资源,有老朱和朱允炆给他做后台,这样的李景隆就算是个三岁孩子,自己也是惹不起的。

    《韩非子》中有一句名言:“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实在是至理名言,现实世界是唯物主义世界,谁掌握的资源多谁就能赢,这谁也别吹牛逼,谁也别想蒙谁。

    若不是靖难之役之时,朱允炆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别说是朱棣,就是将朱元璋放到那个位置上也赢不了。当然,他犯得最大的错误不是用李景隆。

    眼见这李景隆的车架由远及近,缓缓走来,朱楧的脸上强挤出了一丝笑意。李景隆是和朱楧见过面的,从车内望了一眼,便认出了朱楧,当即大吃一惊,他原本以为朱楧会派一个要员在这里迎接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亲自来了,立即催促着车驾加速前进。

    走到距离朱楧不远处时,李景隆叫停了车驾,立即从马车里钻出来,整了整衣冠,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朱楧跟前,纳头便拜道:“臣李景隆拜见肃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王公大臣见到藩王后都必须磕头行礼,否则严惩不贷,再加上朱楧算是李景隆的长辈,因此受他一拜,十分坦然,不过他既然大老远跑出来迎接李景隆就是为了做样子,横竖都做了,为什么不干脆做的好看一点,立即伸手将他扶了起来,笑道:“曹国公不必多礼,你我也算是老相识了。”

    李景隆顺着朱

-->>(第6/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