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高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97 元芳,你怎么看(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臣在。”京兆尹李岘面色有些复杂地站出列。

    李隆基瞄了他一眼,开口道:“李卿家,你对李大夫的弹劾,有何感想。”

    “回皇上的话,臣诚惶。”李岘有些尴尬地说:“出事当天,就把相关人等全押回京兆府审理,鉴于案情比较复杂,微臣尽派府中精锐,还是没有突破,一直缺乏有力的物证,案情进展缓慢。”

    “案卷呢,派人快马去取。”李隆基当堂下令。

    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李隆基也来了兴趣。

    李岘抹了一下额上的冷汗,?马上行礼道:“微臣刚好带在身上,请皇上的查阅。”

    说罢,恭恭敬敬把相关案卷交给高力士,再由高力士转呈给李隆基,看到李隆基翻阅案卷时,李岘忍不住又擦了一下额上的冷汗。

    几天不破案,坊间的传言越来越多,还有不少熟悉的官员询问案情进展,由于进展不顺利,猜到会有人对自己发难,李岘多留了一个心眼,这二在都是带着案卷上朝,正好用得上。

    京兆尹主管长安的治安,职能相当于后世首都的市长,是三辅之一,看似威风,实则担子重、压力大,主要长安高官云集,皇亲国戚多于牛毛,经常夹在中间受气,稍有不慎就会被罢官。

    大诗人白居易在其《赠友五首》之四一诗中写到:“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诗中没有明指是哪十年,从可以查到的资料看,从元和元年至元和十年八月,担任京兆尹的就有十四人次,“十年十五人”不是虚指。

    有唐一代,京兆尹是一个“高危职业”,由于更换的频率很大,出现很多起复前任京兆尹的情况,多是做不好就撤,换人后感到不如前任,找个由头又调回。

    李隆基看完案卷,面露不悦地说:“李卿家,此案影响甚大,再加上悬赏令,更是引得全城关注,理应从重从优,为何迟迟不能破案?”

    “回皇上的话,微臣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