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最强大少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骑士精神的前世今生(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后就“报恩”,留在了老胥偃家里,有了后台,否则他老欧阳仕途想如此顺利?怕是想多了。

    不论怎么说,这些就是北宋这个时期的特点。在宋朝这不叫攀附权贵,而叫“尊师重道”。基本上有才的士子们进京考省试时,就会被京中大佬关注,看看哪个骨骼比较惊奇,哪个比较有才,于是就会提前召见、点拨。这就叫门生,考生们也会提前把这些大佬称为“恩师”,就此一来,一但考起就有了靠山。

    王安石最恨这一套。

    老王的逻辑是考起了就是“天子门生”,不是谁的人,不是谁的走狗。于是王安石在京中就没有“恩师”照顾,所以险些就状元及第的他,最终被大佬排挤,就弄成了第四名。皇帝赵祯就这德行,喜欢讲平衡,既然有一群大佬反对茅石头状元及第,赵祯也就不会强求。

    纵使第四名也非常牛逼了,老王当时是单身狗,东华门唱名的时候当然有人觉得王安石骨骼惊奇,如果愿意攀附,当然可以“嫁入宰相家”。不过老王拒绝了。

    拒绝了大佬们后,王安石的仕途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就是这个原因,第四名及第的天子门生不能留京,老王远赴地方做了一个“州签判”。这个职务相当于州秘书长。其后又放了鄞县。

    若在后世市委秘书长当然比县长牛,但在大宋不同。在大宋主政的人最厉害,知县也是军政一手抓的,乃是皇帝的守臣,中央空降特派员的意思。也就是说因为老王的“拗”,第四名及第的他,放官的时候连知县都不如。

    其实第四名的噱头,直接放通判都可以,当然前提是取个宰相女儿。

    就是这些原因,让年轻时代的王安石已经和他们显得格格不入,所以王安石拉仇恨是从年轻时候就开始的,并不是变法了才开始。

    于是老王苦干了十年,现在才到了淮西转运使任上。若东华门唱名的时候他“入赘宰相家”,当然可以少奋斗三至六年的。

    然而老王的拗是出了名的。如果王家不是官宦世家,他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