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一十章 17个世纪(第5/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西见多了,他可不是玩考古的,把残片忘甲板上一放,再用脚一跺!

    四分五裂,满意了。

    张楠要看的是残片断面,而残片在海水里泡的时间太长,原本的断面压根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下清楚,看了几眼,再用个放大镜仔细看了看。

    “越窑早期三国时期的东西,这釉水都快给腐蚀没了。”

    难怪会被潜水员看成是陶罐,罐体表面的釉层脱落非常严重,在水底下都不好判断。

    越窑,张楠过手过的越窑青瓷数量会让那些个专家汗颜,而且他不单单是“实战派”,对于越窑,还从农博升那里学习过“理论派”的精髓,去当个越窑青瓷研究员估计都合格。

    关兴权直到张楠看越窑的能耐,知道他不大可能会走眼,但还是有个疑问:“怎么断代的?”

    认越窑,关老大没张楠这能耐:二十多年的一线经验,不是随便听听、看看就能学会的。

    “这罐子是三国和西晋时候的常见款式和纹饰,还属于早期型,西晋一些墓里出来的两系罐身量就开始拔高,纹饰也有些不一样。”

    说着把手上踩破的一片残片递给关兴权,“你看看,这三国时候的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多为淡灰色,这残留的釉汁也洁净。

    而且从我和农馆长那得来的经验总结,三国早期越窑的纹饰简朴,典型的纹样有水波纹、弦纹和叶脉纹,这个罐子一条不差,都能算个标准器。

    到了吴国晚期,越窑瓷器的装饰越来越繁复,开始出现斜方格纹。

    至于西晋那会是有这样的瓷罐,但胎体一般比这个还要较厚重些,胎色比这个要深一些,至少是灰色,甚至是深灰色,釉层也要比这个更厚,釉色也更深一些。”

    什么叫专家?

    既有真正的博物馆专家指点,又有超量的一线工地淘宝经验,这就是专家!

    你个考古队的一年能挖几次越窑?

    三五次算多了吧?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