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40章 匈奴宝刀(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博升很自然就说到了当初钢铁质量的问题,道:“我们汉朝普通士兵使用的环首刀质量有段时间比不上匈奴人的宝刀,倒不是说匈奴或者西域地区的冶炼技术比我们高,那时候这帮蛮夷和我们比就是在土法炼铁。

    不过就是西域那边有人拿到了合适的铁矿,还弄出个土法炼制高碳钢的办法。”

    说着指了下边上的墓葬区,“别说汉武帝那会,就算再晚上个一百来年,这匈奴人都还有不少在用青铜兵器。

    这帮野蛮人能有什么炼钢技术,连锻造技术也烂,都可以说我们是用自家炼制的环首刀砍赢了匈奴人。

    从以前出土的不少匈奴刀剑的形制酷似汉式的情形来看,不仅匈奴人的铁器文化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估计当时匈奴控制地区内的铁匠大多也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汉族匠人,被匈奴人劫掠去的。

    要是匈奴人手都有这样档次的径路刀,战争估计还得打个几百年都不一定——这样的宝刀匈奴人也很少,甚至是极少、稀有!

    钢材获得不易,那会西域地区的钢铁来源多半是波斯和古印度地区,我们那时候虽然有非常先进的炼铁技术,已经能制造纯铁,这在其他国家都做不到。

    但是那会华夏中原地区还没有炼制高碳钢的技术,一般就是用铸铁和熟铁混合炼制中碳钢,在少数几件武器强度的比拼上还真不如匈奴人的宝刀。

    匈奴人宝刀用的钢材不是他们自产,靠的是极少量的西域产精钢。

    从公元前6至5世纪开始,古印度西北角的海得拉巴地区,对了,那边现在属于巴基斯坦。

    当时海得拉巴的冶炼工人将多道工序精选后磨成粉末状的黑锰矿、竹炭和一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里燃烧加热,内部矿粉熔化后渣滓形成一团金属。

    然后将这团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最后炼成金属块,这就成了乌兹钢。

    我们华夏黑锰矿好像不多,所以好像一直以来都没这种土办法炼钢技术出现,还好咱们古代的炼钢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