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二十七章 茶瓶的历史故事(第2/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在哪个犄角旮旯看到这种因为时代发展而被抛弃的茶瓶,这心里就会感觉怪怪的。

    甚至是别扭!

    因为在会稽地区,一般的传统丧葬习俗上,在墓葬封门之前,会在墓室-内、棺材前放几份酒菜和茶,让逝者能在阴间享用。

    水用什么装?

    世纪末开始那是什么东西都有,热水壶、保温壶、凉茶壶

    但在老传统中,就是茶瓶!

    傻大粗笨的茶瓶!

    这习俗从何时开始不知道,但清代的时候绝对有,不用查资料,墓葬里基本都有这玩意:和挖机兄弟打交道,你不能老在家里守株待兔,有时候也得打个电话问问人家最近在忙点啥。

    交流、维持感情,让别人记得你这号人物,有东西发现时,人家才会想着你。

    有时候别人在丘陵、半山区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干活,张楠还会开个车子去转转,人嘛,到自然环境下走走也好;

    有时候“挖机挖宝界新人”还不会辨识古墓年代,挖出老坟就会给你打电话,压根就不会先判断有没有价值。

    有微信啥的时代还好,几张照片传过来就能看个七七八八、有没有价值也就知道了;没微信、彩信的时代,单单靠语言描述还不靠谱,那就得亲自去一趟。

    其实基本上只要挖机手们来电话、自个又抽得出时间,不管有没有照片,张楠一般都会亲自跑一趟。

    就算十有八九浪费汽油和时间,还要搭上点香烟,张楠还是会去。

    人与人的信任、交情就是这么来的,“挖宝界新人们”的积极性你不能打击,不然下次他很可能不给你打电话,或者自认为挖到的东西没花头,不好意思给你打电话。

    这种教训,张楠可是哑巴吃过黄莲的:那两个建州窑或者婺州窑的油滴茶盏,就是因为挖机兄弟认为已经破了没价值,就没第一时间给张楠打电话。11

    结果等到张楠隔了两天看到那两张挖机手顺手拍下的照片,油滴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