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二十七章 茶瓶的历史故事(第4/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入殓师”),帮着看看有没有遗骨什么的,然后在附近新修一座勉强凑合的墓葬,不让先人尸骨无存。

    但这种情况极少,因为上百年的变化,人的亲情血脉本就会淡化——按华夏古制辈份,父系这边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

    给曾祖一辈先人扫墓的还有,那有几人知道自己的高祖墓葬在那里?

    去扫墓就更少了!

    更不用说五十年代的“平坟造良田”运动,江南地区农村附近,地形平坦一些的地表墓葬少量迁移,很多都给挖没了!

    没了,上那祭祀去?

    张楠就只知道自家太公、太婆的墓葬在哪,更早的压根不知道。而母系那一边,只知道外公外婆墓地的在哪,更早的先人墓葬位置压根不知道。

    所以像那些会给直系的某一代先人再造个坟墓的人已经很讲究,比例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更不用很多墓葬墓主人要么绝后,要么后人不知所踪,或者早年早就搬离村子,就算有老人在几十年前似乎听说过,那些地下被挖出的墓葬是某人哪一代太太公的墓,那也是一挖了事。

    旁系的更加,最多也就是有个别胆大、好奇心重的人去看几眼。

    这样的情况张楠就碰到过很多次:挖机随便挖,一般人都避之不及。

    至于村里老人压根不知道那些地方居然有老坟的情况也很多——不用多,两百年时间就足够让很多事情烟消云散、被黄土埋没。

    “据村里老人说:小时候听谁说”这样的戏码,可靠性百来年也就是基本上线,再往前就不靠谱了。

    所以有些纪录片中,在村子附近里挖出一座明代古墓,然后去问村里老人,老人们说压根不知道这里有古墓……

    低级噱头,300年以上,知道个球!

    如果是更早朝代的古墓,只能说加上这戏码是编导脑子缺钙!

    特别是在某一些特别的地区,比如西川省,这种纪录片一出现这样

-->>(第4/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