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一章 圣旨金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找?”

    张楠问道。

    “国外估计不行,连蒙古那边都应该没辙,他们现在的蒙古文用的是改良的西方字母。

    国内还行,据说内-蒙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在特殊时期前后,都把巴思巴文当作过学生的选修课,现在能读懂八思巴文的人不会比认识金文的少。”

    “这就好。”

    说着,张楠又把手里沉甸甸的金牌翻来覆去看了看,“其实我倒是能够猜一猜这上头的意思:皇帝的圣谕是不可侵犯的,谁要违背,将被处死!”

    陈江华笑笑,“够直接。”

    他指的是猜测的意思。

    “直接,简单、粗暴,元朝皇帝不就喜欢这个。后来的朱元璋好像也是喜欢这个调调,没文化嘛,好像有次海盗来…”

    张楠是玩古董的,不是靠谱的历史学家,没想着这会脑子卡住了,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往下说。

    尴尬。

    还好陈江华解围,“朱元璋喜欢白话,圣旨都沿袭了元朝皇帝的白话文风格,有一条纪录是倭寇侵犯沿海,地方官吏问咋办,朱元璋一道圣旨说: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张楠眼睛一亮,“就是这个!

    朱重八,霸气!”

    “哈哈”笑笑,也不知道那是传说还是史实,反正流传挺广的。

    华夏,就该这么霸气!

    ……

    两人又讨论一下金牌出现在沉船上的意义——如果船上只有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一类货物,那只能猜测这是艘具有一定元朝、伊尔汗国或者中东阿拉伯世界各小国背景的货船。

    但因为这面圣旨金牌的出现,这艘船的历史研究价值就大不一样!

    上头一定有能代表元朝皇帝的使者或者高官存在,目的地很有可能是伊尔汗国。

    但如果是这样,问题又来了:1256年伊利汗国建立,忽必烈称蒙古大汗时,伊利汗国一直承认其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为止。

    忽必烈这个杀胚1294年就挂了,比习惯性认为的“至正型元青花”生产年代要早得多。

    伊利汗国都不承认元朝是宗主国了,那这元朝的圣旨金牌去中东干嘛?

    这些青花瓷到底什么时候烧制的?

    那名元朝使者去中东有什么使命?

    为啥不走陆路却要走海路?…

    这是一系列的问题,这面金牌的出现会让研究元朝历史的专家们欣喜若狂、绞尽脑汁、胡编乱造…哦,是大胆推测。

    “…张先生,这就是考古的魅力之一不是嘛。”

    江南人,说话就喜欢来个肯定语气词后置,古汉语语法遗存之一。

    “不猜何来考古,希望下边还能多出点带字的玩意。不说这个了,先吃饭,晚上你和关老大一个舱。”

    这几天陈江华也不回“大鲨鱼号”,和那条明代沉船相比,这条元代沉船的吸引力要大的多。

    反正是打捞,杂七杂八都会给弄上来,货船前往菲律宾、美国的途中,有的是时间让他去整理研究的。

    ……

    厨房准备的是带有华夏菜元素的西餐,不精细,都类似于大锅菜,管饱、不清淡、基本重口味,大不了主食除了面包外,还用大号的电饭煲准备了一大锅米饭。

    印尼大米,质量还行。

    不用节约电话费,陈江华又给他老师汇报了新发现:可惜这会不是二十几年后,不然传点视频和照片不要太方便。

    靠说,那可说不清楚那些个八思巴文长啥样。

    尊敬老师是好事,但被老师发现自个学生学艺不精,那就不是好事了!

    陈江华挨训了。

    如果只是领导,说话还可能客气点,但张楠在边上看着陈江华兴高采烈汇报完,然后被电话里的农博升批的时候,都为这位研究员同志感到悲哀。

    有个博学、严厉、肯教学的老师是种幸运,但这会看着真有点惨!

    好几分钟,终于消停:倒也不是骂,听着似乎是农博升在给自个学生教授知识,大概还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都听到了:“…都和你说过南宋…说这圣旨牌怎么分的…都忘了?

    还好…自己人,不然丢人…”

    这边连连应“是”。

    好吧,大概是陈江华这位学生记性不好,把老师教过他的东西给忘了:还好张楠是自己人,要是在外边,那都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