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自己之外,柳鹏不认为还有谁能拯救闻香教的命运,只是王真慧很快就说得天花乱坠:“比方说大金国的建奴,比方海上的倭寇,比方说信天主教的西夷,我们如果愿意率数万信众改信天主教的话,西夷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说到这,王真慧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王真慧是带着数十万圣教教徒是真心来投你,可是我们教中有很多人不这么想,我三哥王好贤率众南奔淮扬,而我二哥王好义则一心准备带着二房出塞投奔大金国,当然他投奔建奴实际是王可就的意思!”
“王可就?”
一听到这个名字,柳鹏的眉头就突然锁紧了,他重复了一遍:“你是说你们王家二房投奔女真是谁的主意?”
“是我侄儿王可就的意思。”
王真慧冷笑了一声:“我这个侄子可是特别能干的人物,咱们王家三房各奔东西,最有可能成事就是他们二房,但是我宁愿来投奔与我闻香教有过无数恩怨的柳小魔,也不愿意投奔杀戮无数汉人的建奴酋长努尔哈赤。”
“王可就?”
柳鹏苦笑了一声,他觉得自己与王真慧突然有了共同语言:“他肯定不会成事,最终肯定是身败名裂的结局。”
但是柳鹏知道在另一个时空王可就不但没有身败名裂,恰恰相反这位王可就反而是明末清初诸多教门最著名的成功人士。
如果在各个搜索引擎搜索王可就这个名字,会出现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个是清初主持闻香教教务的邪教教主。
而另一个王可就则是清军大将,字向明,先“以将才任山东抚标游击”,“以功升延安府参将”,“升庆阳府东协副将”,先后镇压山东王进、张正及陕西谢化奇等诸路反清义军,接着“以功升杭州城守副将”,又镇压了杭州附近抗清已有二十余年的唐起凡,“寻升福建总兵官”。
三藩之变的时候王可就还被康熙亲自两次召见,“授云南、澄江等处总兵官”,委以密查耿精忠的重任,结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