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跟海北军开战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给朝廷添乱子,他除了按兵不动之外什么事都办不了。
那个时候也是朝廷非议最多的时候,都说孙元化是见死不救,坐视金陵沦陷,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元化手上就只有这么
一点点本钱,让他如何变得出更多戏法来,一个不小心都要引火烧身。
而且他与海北镇的几次试探性冲突之中海北镇都是毫不客气地针锋相对,每次都是以朝廷严重失利而终,因此他在焦头烂额之
余,只能以拖待变。
事实证明虽然朝廷都对孙元化失去了全部信心,其中不止一次动过撤换东鲁巡抚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孙元化笑到最后。
当然这跟没人敢跳进山东这个大火坑接东鲁巡抚这个要命的差使也有关系,死了一个袁崇焕已经足够,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二个
袁崇焕,而孙元化一直拖下去的结果是终于看到了最后的莫大转机。
现在海北镇与柳鹏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突然把主力用于辽东战事,企图一战消灭皇太极,接着又是德川幕府断然出兵琉球国与
镇江,让海北镇吃了一个大亏,孙元化觉得自己完全是立于不败之地,想怎么折腾海北镇就怎么折腾海北镇。
而现在孙元化是采取了一个相对保守的策略,他并没有直接挑战海北镇的底线,而是挑起了一场利津警备总队内部的混乱。
利津警备总队内部的成份极其复杂,而现在看到辽东、琉球、江南多线开战,一些觉得自己特别聪明的有心人一下子就觉得自
己的机会来了,在孙元化的拉拢之下发动了一次叛乱,其中还有四个大致完整的连队参与了叛乱。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孙元化,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一场叛变,但就是有孙元化在背后操纵,这场叛乱的规模仍然有限,整个
海北警备总队有一千八百多人,参加起事者不到五百人而已,而且海北军在利津本地还有一个守备营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