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行独立设计,谁的设计在使用中更有价值,谁家的船综合性价比更好,后续就采用谁的设计(设计方案免费)进行批量建造,这次订单先两家一家一条。
2万吨级油轮对德国而言还是新生事物,原本吵吵闹闹的日耳曼船厂和汉堡船厂立即疯狂投入到讨论和设计中去,他们不傻,会盘算下一笔批量建造的生意有多大:意大利在北非的石油将以千万吨级来计算,假设1000万吨/年运输量,一艘油轮完成班加西到热那亚这1500海里路程连装载、航行、卸货、返程最快需要16天,一年能执行20次运输任务算是极高效率,简单计算后,为满足这1000万吨石油运输任务,这样的船至少需25艘——这是个很庞大的数字。足够撑满两个公司的现有船台,再说谁规定北非一年只能产1000万吨,万一随着时间推移上升到2000万吨呢?
意大利国内几个船厂也收到类似订单:几个重点船厂每家一条2万吨级设计连建造订单。也有英国、美国甚至法国的船厂来主动兜生意,却被孔蒂尼婉言谢绝了:开什么玩笑,大家看到的只是联合集团的油轮——这当然也很重要,但总裁更想未来的护航航母、改造航母,油轮说穿了和简易航母之间只差一层窗户纸,怎么能去刺激英法美?他给国内发订单是指望提升他们的设计和建造能力,赚钱与否根本不考虑——这才是国策集团的本来面目。
这些欢天喜地的船厂老板根本不清楚总裁阁下的胃口到底有多大:什么25艘、30艘!孔蒂尼想的是120条!
确切地说是他想在开战前囤积起120条2万吨级油轮来,一方面拥有这个规模和体量的联合集团可有效垄断地中海的航运事业,二来在他心目中,今后整个西欧需要的原油供应总数应该在3000万吨以上,不多建造一些,怎么能有机会应对战损、应对拉出去进行军事改造的需求?以意大利和德国的造船能力,战时进行补充比较困难,必须在战前囤积起一批来。
囤积军舰不可能,囤积容易改造成航母的大型油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