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算法认为‘因为粉丝太少,所以有可能粉丝都是作者号或者相互认识’的阈值范围内,所以系统没有白送那30倍,就乖乖只显示80多个粉。
然后,一群嫉妒的猪的大地上的疯猪就去撕咬举报,说这本书是刷的——因为粉丝数比同行低了100多倍嘛,这么假的数据,凭什么有1万收?
其实,官方是知道的,没有查100多倍,只是差了两三倍,之所以差两三倍,或许是因为刷,或许是因为这个题材的读者都太阴,不愿意在100万字之前表达自己,所以被大数据认为是‘刷的僵尸粉’了。
但是,既然是公众举报那么多,白送30倍粉又不能拿来说,就冷处理一下吧——此书永封强推、三密西西比河。
然后,那本书的作者又写了几十万字,把这些内幕披露出来,太j了。而且太j的时候说得理直气壮,是我有史以来见过网文界最理直气壮的太j——后来证明,那本书上架了之后1万多收里也有五六百均订,后来涨到两三万收后也有1300多均定,可见收藏是真的。
但是,谁让那本书的目标人群普遍阴,普遍不愿意表达大数据、普遍明明上架之后50块钱都掏了订阅,但偏偏没上架之前,连打赏1块钱证明自己不是僵尸粉的概率,都比小白文低至少3倍呢?
然后,恰好没有迈过‘判断是否能三密西西比河之前,凑够两三百打赏人数’这道生死线,被公众的抨刷舆论挤兑住了,只能被杀鸡儆猴。
当然,在这个具体例子里,没有任何消费者个人有错,他们只是总体凑起来之后,在大数据下显得‘跟小白文的读者群相比,这些人僵尸粉的概率高了3倍’。真要说错,其实那本书的作者错得更大更离谱。
因为在美国的那个网文平台上,99的写手,哪怕是大神,都会每天在章节末尾拜票,说‘还差机票就能爆前面菊花了,还差几票就被后面的人花了、虽然暂时稳住了但优势还不明显’之类的话,或者是‘冰天雪地720度果体露欧金金空翻求打赏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