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鼎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5章 安定民心(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始兴修水利,兴办教育。

    刘元山是秀才出身,如今年近五旬,去年知县声言要补助一百两银子,在刘家沟上游修一个水库以保证下游两千亩水田旱涝保收,沟边的那五百多亩旱地也可练成水田。

    没有种庄家的当然不知道水田珍贵,一亩水田所出数倍于旱地。

    刘秀才最初不信,过去衙门收上去的田赋丁赋什么时候有返回给穷苦老百姓的?

    过去大灾年朝廷宣布免除税赋,县衙最多在城边设立一两个粥棚,煮一些可以照得出影子的粥吊下大家的命。

    现在大人宣布征收上来的税赋与县衙分成,县衙留成部分兴修水利,那不过是年轻闹着玩,最多坚持不了一年,骗大家按照实际清丈土地登记户口后立马取消这种政策。

    果不其然,数天前传来消息,说各地流民安置压力甚大,地方所有钱财全都用来安置流民了,衙门根本没有钱财继续修建水库。

    每次看着沟顶修的一个7,8亩大的水库,看着夯了5尺高的大坝刘元山又连呼可惜。

    现在马上又到农闲,刘元山召集周围几个乡绅,叹息道:“哎,各位乡亲,这个水库修了一大半。

    若能再像去年那样修一个冬天,将来出现什么旱涝灾荒的大家也有口饭吃,不用再担心一家一户的被饿死啊。”

    村东最大的地主陈大利想到下游自己拿五六十亩水田,咬咬牙道:“刘先生(读书人尊称),当然要修啊,衙门不给钱我们也修啊。

    大人去年当政官府给钱给我们修水库,若是换上其他官员当政,那会有这种善政呢?

    只是这兵荒马乱的,再说鞑子早晚要入川,不知道我们能否从这个水库得到好处啊?”

    里长何树铭显得不以为然,看着众人道:“各位乡亲,鞑子虽然可恶,但我们大人那可是岳武穆再世,三下五除二的打得张献忠落荒而逃,鞑子入川有什么好担心的?”

    地主陈大利摇摇头道:“何树铭啊,你就是不信邪,听他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