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鼎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0章 扩军备料(第5/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之间,如此看来,普通自耕农人均土地面积在五亩左右。)

    但自己长大成人以后,虽然自己一天到晚侍弄这田地,但收成有限,再加上衙役百般刁难,地方苛捐杂税众多,日子过得紧紧的,每到七八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有成天的喝稀粥。

    老农刚才数了数田间稻谷颗粒数,不但比往年饱满多了,而且比往年多了一到两颗,老农显得自信满满,今年可能超过九担。

    除了地里收成之外,老农对田赋也特别在意,往年最高时,每亩水田足足2钱银子,抵得上五六十斤粮食,旱地也有1钱银子,相当于二十多斤小麦。

    现在各个交通要道都写着田赋每亩八分银子,到时候若乡里、村里一摊派,还是像往年那样,这可比过去足足多了一倍多啊。

    为了避免缴纳赋税,过去很多人将田地登记在官绅名下,以逃避朝廷赋税。

    看老农激动的样子,杨麟连连解释,到最后直言是地方执政失败,将负担全部压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搞得大家实在受不了,最后才成为流民、成为流寇。

    看见杨麟如此激烈的批评过去政策,钱邦芑脸上铁青,忍了几次,终于没有出言顶撞。

    当然,今天来到农地,不仅仅是看地方收成,而是试验新式打谷机,去年有感大家打谷子艰辛,杨麟希望通过打谷机稍稍减轻民众负担。

    前世出身农家,小的时候也打过谷子,依稀记得打谷机的模样,早在十个月前就画出图纸,让工匠们按照图纸模样试做,但很多东西,从设想到真正落实还是需要时间。

    就是在半个月前,第十件样品试制完成,按在半桶中试验,还是有模有样的,今天是拿到天里面使用。

    铁匠坊的师傅正在安装,看见杨麟弯下腰脱掉靴子,挽起裤子准备下田地,众人连声劝诫。

    知县是青天大老爷,知县出行衙役开道,敲锣打鼓的周围民众回避,杨麟是知府,怎么能够干这种农活呢?

    杨麟呵呵笑了笑,推开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