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比较好。还有些杂木林。地势高亢,多砂石,不太有利于种地,办学校正合适。现在临高建筑总公司正在这块地皮上大兴土木,修建一所全新的学校。
因为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做到分别建设三所学校,所以这块地皮按照另一个时空的时髦叫法。叫做“教育园”里面的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都可以共享。这个教育园被命名为“芳草地教育园区”
萧子山来到这里的时候。芳草地的教学区已经接近基本完工了。从路上远远的望去:十几栋两层的红砖砖木建筑已经拔地而起,这些建筑萧子山觉得很熟悉一他当年念的小学中学里都有类似的教学楼:长条形的盒子,一面是敞开式的走廊。每隔两个教室设置一处楼梯。一栋楼里最少可以装进四到八个班的教室,甚至有十二乃是十六个教室的。
梅晚和教商人民委员胡青白、办事员白雨正在等他。照理说他这个办公厅主任并不负责教育问题,检查学校建设情况更非他的职责,但是萧子山身为办公厅主任。要负责解决穿越集团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过问学校建设就顺理成章了。
学校的模样还是很寒沧的,缺少建材所以没有围墙,倒是很符合“开放办学”的思路,不过在本时空没有墙壁是相当危险的,梅晚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密密麻麻的竹篱笆竹子在这里很多,加工也容易。
“到时候再沿着竹篱笆种一些爬藤的蔷薇科植物,几年下连来不管是人还走动物都靠近不了,就成了一道真正的天然“铁丝网,了!”梅晚介绍道。
大门很威严,用的是特意从百仞采石场采来的大石块。三门洞式的欧式建筑 据梅晚说是抄袭清华大学的大门的。只是不伦不类的又在大门两侧添设了炮楼式的建筑。门口已经挂上了四块牌子:“临高国民学校临高军政学校南海职业技术学校”
最后一块牌子则是“教商人民委员会”
萧子山问:“这怎么回事?”
“哦,吴南海答应从农庄的盈余农产品中拨给学生一些额外的食品。所以算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