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大杀器”的新鲜玩意。陈列的都是大家认得的东西。但是现代工业能力制造出来的产品在质量、外观和造型上的优势还是让土著们流连忘返。
“同样是把锄头,怎么澳洲锄头看起来就这么秀气。”符不二感慨道。
“这么秀气,怕不经用吧?”有人怀疑道。
“不经用?澳洲人的东西好用耐操可是出了名的呀。”
“就是,你看这钢口,比城里李铁匠的锄头可好多了――他那个锄头,脆的要命!一会就崩口子了。”
“这个我要了,还有这个,这个――”
“不管了,我每样要一件,不三件吧。”这是财大气粗的。
也有没什么钱的,只好缩在后面看,满脸都是羡慕的神色,但是囊中羞涩,想来这么好的东西价钱也不会便宜――李铁匠粗制滥造的铁器都不便宜,更不用说这个了。
“这批农具的总量只有五十件。每户限购四件。每种一件。”叶雨茗说。
众人发出一阵可惜的叹息声。
“四件就四件,要多少银子?”
“不用银子。”叶雨茗说,“本店只收临高粮食流通券。”
这下大伙傻眼了,流通券这东西他们都知道,是澳洲人发的一种宝钞类的玩意。除了东门市和周边的一些地区之外没人用这个――一张纸当钱花,想着就不放心。
“用银子不成?”
“不成,只收流通券。”叶雨茗笑容可掬。
下面嘀咕了一阵,有人又提出要用银子兑换流通券。
“用银子不能兑换流通券,不过粮食可以。”叶雨茗说,“大伙到德隆粮行去办就是了,一米糙米可以换一元。”
当下就有人关照手下的长工和奴仆,赶紧回去取粮食上东门市去兑换流通券。银子不一定人人有,粮食对中小地主和富农来说就很充裕了。铁农具的价格并不便宜,农资商店定的价格从50元到100元不等。
对于那些一时间拿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