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值钱,北方的穷人多以此御寒――除了军队制甲之类需要之外,需求量是很小的,“骡马驴皮北方甚多,不过牛皮就要到西南去寻了……”
“这个就是你的事情了。不管你是派人到西南去买也好,到北方去寻也好。这几种皮革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没问题!”刘德山激动的浑身发抖了,这几种大牲畜皮都不值钱的冷货,收购起来用不了几个钱,澳洲人敞开收购的话,总量上去之后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你回去琢磨琢磨,把价格报一下。”洪璜楠说道,“这是招标书。上面有得,都要尽量填详细些。第一批货,我二个月之后就要,能送到么?”
这实在有些紧张了,自从和陈华民合资买了东山居号之后,他们的运货速度提高了好几倍,但是粗皮这种冷货很少有人会大量囤货,要花许多时间从各处收买转运。
不过,一想到买卖做成之后的滚滚钱财,刘德山咬了咬牙说道:“能!能运到多少小的不敢说,但是一定能运到!”
“好,刘掌柜果然是快人快语!”洪璜楠点头,“那我就期待你的表现了。”
“小的这就去办货,一定不耽误首长的期望!”刘德山说着起身便要告辞。
洪璜楠想这很好说明是个很干脆的人,不像某些商人那么喜欢“坐而论道”。粗皮的生意交给他应该不会有问题。
他之所以要大规模的收购粗皮,主要是为了给士兵制作鞋子之用。长期穿草鞋伤脚,穿布鞋又太费鞋。因而乘着这次广东攻略的机会,决定给士兵全面换鞋。就算穿不了全皮鞋,至少鞋底也得改成皮革的。
“让下一位进来。”洪璜楠喝了几口茶,关照秘书。
接着进来的是大昌米行广州总行的掌柜朱福生。这位朱老板原本是在雷州开店的,自从搭上了雷州糖厂的线,渐渐发达起来,从一家小米行扩展成一家遍及全省份,在越南和泰国都有分号的大米行。总号也迁徙到了广州,将原本把持这一生意的潮汕商人给排挤了出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