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生产线只有东芝、nec、摩托罗拉三家的10微米线,按英特尔的技术路线图05微米的生产线要明年第三季度才开始运行,苏总那边正在和西门子谈15微米的线,如果我们动作快一点,在15微米制程的基础上搞大少提出来的这个东西,能把制程线宽直接推进到1微米,海外的电子集团怕是得疯吧~”
九十年代,海外压制共和国电子产业的技术代差基本都是稳定保持在三代,如果按聂晓天所说直接把制程线宽搞到10微米,可就真的踩到老外的尾巴了,肯定得真疯,港基集电搞不好会丢在无影灯和放大镜下吊起来观察。
“这些事先另说,先搞个简单的框架出来,有什么注意事项现在就写,然后去实验室中试车间试试我说的想法。”
“就算能成也别改老外的设备,我们直接改国产的方便,50线宽和30线宽真较真可以说是两种芯片了,改海外的的线就算能改成功才多大一点产量,除了虚名没大用。”
梁远否掉了聂晓天的假设。
“我先来提吧,第一个水的纯度问题,普通水里的气泡杂质什么的肯定会严重影响良品率,我们能用的肯定是超纯水,我估计一般实验室里用的超纯水很可能还不成,得上最顶尖的那种纯度起码要六个九,不过这东西的来源还得看大少的~”
王欣所言超纯水的纯度差不多微观到了分子级别,起码得把水中的重水全都分离出去,共和国能生产这玩意的部门怕是只有核工业部一家能干。
一般来说,王欣要的那种超纯水是分离重水的副产物,这东西全球有能力生产的估计两只手就数得过来了,重水的价格在九十年代是5元每毫升,这个副产物价值多少还真没法衡量
“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梁远倒是雷厉风行,直接抄起电话联系人在港岛休假的宁雷。
两个中年妇女要在家里享受天际线游泳池,因此宁雷和老梁同志哪也没去,梁远第一时间就找到了人。
“小远怎么想
-->>(第7/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