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俩大吵一架,母后皇太后最后都气得哭了。
“是,”曹毓瑛从容说道,“母后皇太后说的是,是臣思虑不周了。”
事实上,俺根本没指望醇郡王上这个“罪己折”。
顿了一顿,曹毓瑛继续说道:“那么,就只有再颁懿旨,剀切宣谕,敕轩亲王以大局为重,力疾从公,早日销假入直。”
“力疾从公”四字,就是在面儿上认可了关卓凡说的“心倦神疲,身颤魂摇”,算是搭一个彼此下得来台的台阶。
“好,好!”慈安说道,“那你们就准备拟旨吧。”
“是!”
“哦,对了,记住,曹毓瑛方才说的那些……嗯,‘廊庙之上,一心一德,共资康济’还有……哦,‘懿亲之间,于此为尤甚’!还有……嗯,‘根本之间,不可先起猜嫌’什么的——都要放了进去。”
“是!”
“等一等,”慈安说道,“呃,我想起个事儿来了……”
九位亲贵重臣,都不说话,静候母后皇太后训谕。
“在此之前,”慈安说道,“我是说——拟旨之前,你们几个,能够和关卓凡说的上话的,最好去他家走一趟,私下底问一问他,到底……怎么一回儿事儿啊?”
顿了一顿,“这样子,旨稿拟起来,也会……呃,‘有的放矢’些吧?”
母后皇太后的这一招,用意是好的;如果某个臣子“独对”,做如此指示,也不为过。可是,一大堆人拢在一起,彼此心思又不全然一致,就未免叫人尴尬了。因为煌煌朝堂,一切言行,都要正大光明,母后皇太后却公然要行……“密室交易”?
这个,嘿嘿。
还有,谁是“能够和关卓凡说的上话的”?有的人,譬如伯王,和关卓凡走的虽近,但自知彼此绝非事事可以共心腹,那么,我到底算不算“能够和关卓凡说的上话的”?
伯王之流也罢了,文祥才真正尴尬。
文祥在立嗣皇帝一事上面,原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