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以对。离婚的时候,所有的叔叔,婶婶都站在母亲的一边讨伐自己的哥哥不是人,是不要脸的畜生,每一个都拍着胸脯的宽慰母亲,说“二姐,即便是你跟哥子离了婚,我们也永远当你是我们的好嫂子,我们的亲人,你就放心的带着勃儿,有什么难处你跟我们这些兄弟姐妹讲,我们会帮你的”。半年不到,曾经拍着胸脯的“兄弟姐妹”便改了态度,已然将王勃的母亲当成了外人。
仅仅是外人也就罢了,怕的是连外人还不如。据母亲有一次闲聊时告诉王勃,她怀疑偷自家鸡鸭的就是三伯,不是他亲自手动,也是他伙同别人。王勃当时并不清楚母亲为什么这样讲,但当他长大后联系偷鸡鸭前两个月母亲和三伯曾吵过一次嘴顿时就明白母亲为什么会这么怀疑了。
外婆家七个兄弟姊妹,母亲是老大,一天书都没读过,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七岁开始就下田帮外婆外公干活,一直干到她出嫁。父亲这边人口更多,八个,父亲老二,老大远嫁,所以母亲嫁到父亲这边后又接着干,养猪,养家禽,洗衣做饭,这是农闲,农忙时更忙。除此之外还得照顾比父亲小很多的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因为人口多,经常米不够吃,所以叔叔姑姑们就经常在王勃家吃喝。所有的这些,老实善良的母亲没有任何一句二话。
母亲呆不下去了,无奈之下,最终在继父无数次的怂恿下贱卖了离婚时法院判给王勃的五间楼房和两间瓦房所得的五千块钱带着王勃来到了临,县(临,县也是和谐词?)的继父那里。
王勃的继父也离过婚,有个跟王勃差不多大的儿子,判给了女方,所以他算是单身。王勃的继父其他方面好说,除了一个字,懒,两个人,很懒!懒到什么程度?当周围的邻居普遍都住上瓦房的时候,他住的还是茅草棚。
但母亲并不嫌弃,也从未抱怨,觉得经济条件都是次要的,只要人好,对自己的孩子好,能够组建一个正常的家庭,给予孩子起码的父爱就行。
用贱卖王勃楼房的几千块钱,又东拼西凑的借了几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